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ù

陆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今河南嵩县),后被晋国所灭,陆浑国遗民遂以陆为姓。二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妫姓,战国时齐宣王少子通,被封于平原县陆乡,因此以陆为姓氏,这是山东陆氏的起源。三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期鲜卑有复姓步陆孤氏,迁至洛阳后改为陆氏。

陆姓发源于山东,并以山东为中心向四周迁徙。步陆孤氏改为陆姓,以河南洛阳为郡望,成为陆姓的又一大繁衍主流。陆姓较早便迁居南方,据载,西汉时陆通后裔陆烈任吴县(江苏省)令,迁豫章(今江西南昌)都尉,其子孙留居吴县,发展成为当地望族,治为吴郡,并尊陆烈为开基始祖。后来,吴郡陆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颍川支、荆州支、丹徒支、乐安支、鱼圻支、太尉支等,遍布河南、湖南、江苏、山东等省份,其中颍川支后来发展为当地望族。

陆姓历史人物有三国时吴名将陆逊,击败关羽,重创刘备。唐代著名的茶道专家陆羽,一生的嗜好喝茶,对茶道有很深研究,人称“茶神”,著有《茶经》。宋代陆游,著名的诗人、学者。在政治上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变,一生创作诗歌无数,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示儿》为广为传唱之作。

陆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九十八位。


出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因以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齐后有大陆氏,后因姓。(见《正字通》)

步陆孤氏改为陆氏。(见《魏书·官氏志》)

▲<晋>陆机,辞赋家。<南朝宋>陆探微,吴人,画家。<宋>陆游,山阴人,诗人。

猜你喜欢

  • 读音:xī【源】 相传为古帝伏羲氏之后,见《路史》(17,60,62)。古时“希”、“羲”通用(60)。【望】 平原(17,418)。【布】 安徽淮南(362)、河南汤阴(292)、淮阳(299)、温

  • 读音:Chài【源】系自姬姓。郑公孙虿之后,见《姓源》(17,63)。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姓氏词典》 引 《姓源韵谱》 亦收,其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

  • 那顔吉歹

    读音:Nāyán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纳颜济达”。

  • 读音:Wěi罕见姓氏。《康熙字典》 收载,其转引 《纂文》云: “又姓。”《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称:“系骫姓分族。”

  • 不剌合臣

    读音:Bùlāhéchén/Bularacin【综】 蒙古族姓。不剌合臣系蒙古诸部落之一,以部为氏,汉姓为暴。内蒙古巴林右旗中部有此姓(384)。

  • 尼比

    读音:Níbǐ【综】 彝族姓(375)。四川甘洛之尼比姓属沙呷家支。今四川汉源等地之尼比姓已改姓“低”(132)。

  • 呼爾郭布勒

    读音:Hūěrguōbùlè【综】 清满洲人姓。呼尔郭布勒特尔庆阿,清满洲正白旗人,咸丰中补骁骑校,累官至正白旗蒙古副都统(61)。《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清咸丰

  • 猗盧

    读音:Yīlú【源】北魏有猗卢氏,见《魏书》(62)。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云: “复姓,北魏有猗卢氏。”

  • 阿番孛術律

    读音:E-fānbóshùlǜ【源】 金时女真人姓,见《三朝北盟会编》,而周春《姓谱》误为阿番、孛术律二姓(70)。

  • 读音:yào【源】 要离之后有要氏,见《姓苑》(11,12,17,60)。要离为春秋时吴人,吴公子使要离刺王僚之子庆忌。【望】 鲁郡(21,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要兢,东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