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ǒu

【源】 ①相传黄帝之25子中得姓者14人,其中有酉姓,见《世本》(9,11,12,17)。②伏羲之裔分王黔中酉阳(故城在今四川酉阳北),后因氏,见《姓考》(17,60)。【变】 或作羑(9)。【望】 太原(17,60,418)。【布】 山东新泰(359)、台湾台北、台南(64,68,261)、河南辉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酉牧,战国时魏陈留人(11,17,21)。酉仁,明时武陵人,成化中广信府通判(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山西之大同及临汾、四川之名山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黄帝十四子之一姓也。见 《国语》; 或作 ‘羑’。”“以地为氏”。“魏有陈留人酉收。今望出太原。” (按: 酉收,《辞海》 引作 “酉牧”; 《姓氏考略》则作“战国时魏有酉牧。”)②《姓氏考略》注引《姓考》 云: “伏羲之裔分王黔中之酉阳,后因氏。”此以国为氏,系出风姓。黔中,楚地,故城在今湖南沅陵县西; 又,汉酉阳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南。(按:《中国姓氏大全》 称: “今四川酉阳”,误。)

明代有酉仁,广信通判。

猜你喜欢

  • 读音:Shí【综】 源出不详,安徽青阳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新会、云南之泸水等地有。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词典》引 《新元史》收载,“元有十嵓。”未详其源。

  • 兀顏

    读音:Wùyán【源】 金时女真人姓。源自辽时乌丸部,后称乌延部,以部为氏。兀颜即乌延之异译(71)。【变】 后改为朱氏(13,71)。【望】 陇西(60,71)。【人】 兀颜讹出虎,金时隆安府猛安人

  • 塔洱

    读音:Tǎ’ěr【综】 彝族姓。世居云南永胜(375)。

  • 读音:Wèn【源】 见《姓苑》(7,9,12)。一说,为问弓氏、问薪氏之后改为问氏(60,62)。【望】 襄阳(17,21,60,418)。【布】 安徽淮南(362)、内蒙古乌审旗(369)、浙江余姚

  • 尼者

    读音:Nízhě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和拔

    读音:hé bá【源】 北魏时代北姓,见《魏书·官氏志》(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俱引 《魏书·官氏志》 收载。然而,

  • 巴爾

    读音:Bāěr【源】 金时女真人姓。属白号姓,见《续通志·氏族略》(23,63)。至清时,满洲正蓝旗中仍有巴尔氏(259)。【变】 巴尔氏即把氏,封金源郡,居于把忽岭地区。《金史·完颜绛山传》中有侍从

  • 读音:Shuì/Shuey,Shwei【综】 源出不详。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

  • 读音:Liǔ柳姓主要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展姓。春秋时鲁国展禽,食采于柳下(今河南濮阳城东),其子孙后代遂以邑名为氏,称为柳姓。柳姓最早繁衍于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鲁国为楚所灭后,柳姓有入居

  • 阿朋

    读音:A-péng【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171)。后又分为阿朋阿马细、阿朋达包灵两姓(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