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孫
【源】 春秋时秦穆公使大夫逢孙戍郑,逢孙密谋取郑,郑觉而逐之,逢孙奔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6,7,12,17,60)。【人】 逢孙依,汉陇西都尉(6,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姓氏英贤传》 云: “秦大夫逢孙之后。”以字为氏。本楚人,仕於秦,穆公时将。汉代有逢孙依,陇西都尉。
一作“逄孙”; 又音péngsūn。
【源】 春秋时秦穆公使大夫逢孙戍郑,逢孙密谋取郑,郑觉而逐之,逢孙奔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6,7,12,17,60)。【人】 逢孙依,汉陇西都尉(6,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姓氏英贤传》 云: “秦大夫逢孙之后。”以字为氏。本楚人,仕於秦,穆公时将。汉代有逢孙依,陇西都尉。
一作“逄孙”; 又音péngsūn。
读音:qū汉有诎强。(见《印薮》)
读音:Zhàojí【综】 清正黄旗满洲护军申德之妻为兆吉氏(260)。
读音:Cí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东光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由东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Xī【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 “今河南郑州有此姓。”未道其详。
读音:Wùzāng【源】 西夏蕃族有兀赃氏(31)。
读音:zòng平王之子三,长曰精,封于纵,后为纵氏。(见《英贤传》)纵文,萧县人,正统中贡士,任日照县训导。(见《万姓统谱》)
读音:Mólí【综】 唐时吐蕃首领之姓(50,60,62)。唐吐蕃将尚婢婢遣磨离罴子将兵拒论恐热,其属烛卢巩力劝罴子按兵拒险,罴子不从而败(7)。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唐书》
读音:yé【音】荼氏有三音,Tú、Shū(22)、Yé(80)。参见荼(Yé)。 【源】①殷时旧姓,见《潜夫论》(60,63)。或即屠氏所改(91)。②春秋时齐公子荼之后,见《姓考》(17,62)。③
读音:Hēichǐ【源】 ①炎帝之裔封于黑齿,后因氏(17,62)。 ②出自南诏,群蛮有黑齿、金齿、银齿三种,因氏(7,62)。 ③唐时百济国西部人有此姓(6,11,12,17)。【望】 辽海(17,
读音:è即鄂氏。汉鄂千秋,亦作谔千秋。西夏有谔氏。(见《姓氏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