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è

解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孙良受封于解邑,其子孙于是以采邑作为姓氏,成为解姓。二是以地名为姓氏。解,地名,在河东,居住者以解为姓。三是少数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有复姓解毗氏,后改为单姓解。

解姓发源于河东地区。两汉以前,解姓有落籍于平阳郡、雁门郡者。两汉之际,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散居开来。晋永嘉乱后,解姓避乱南迁至今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北魏汉化改革时少数民族解姓壮大了解姓家族。两宋时期,解姓逐渐播迁于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南方省份。宋末元初,解姓在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发展生息。明初,解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明中叶以后,解姓有播迁台湾者。清康乾年间以后,有河北、山东解姓闯关东进入东三省。如今,解姓尤以河北、辽宁、河南等省为多。

解姓历史人物有解处中,五代时南唐画家,为李煜翰林司艺。擅长画竹,尤其喜欢画雪中的竹子,经常冒着风雪到野外写生。人们对他所画的竹子评价甚高。解缙,明代翰林学士,洪武年间进士。曾上书万言,针砭时弊,得到皇帝赏识升迁为御史。他主编的《永乐大典》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一部百科全书。

解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七十四位。


唐叔虞子良食采于解,因以为氏。(见《万姓统谱》)

晋大夫解扬、解猎之后,其先食采于解,氏焉。(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地名,在河东,因地为姓,故晋国多解氏。(见《姓氏急就篇注》)

▲<春秋晋>解狐。<梁>解倩,画家。<明>解缙,吉水人,翰林学士。


现行较罕见姓,今甘肃之舟曲、云南之马关有分布。舟曲等县公安局提供; 《姓氏词典》 引王述及《新编注音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一音xiè;又音jiě;或音sài,皆为姓。

猜你喜欢

  • 骨崙厪骨思

    读音:Gùlúnjǐn'gǔsī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路史》: ‘回纥九姓,九曰骨崙厪骨思’。厪,一作 ‘屋’。”

  • 阿畢

    读音:Ābì【源】 彝族姓。属曲比家支(375)。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有分布,或改从单字姓“蔡”,马边县公安局提供。(按: 疑此即峨边县“阿比”氏之别译。)姑兼收并蓄。

  • 巴雅特

    读音:Bāyǎtè蒙古族姓氏。本部落名,或以部为氏,后或改单姓“巴”。盖取巴雅特氏之首音谐“巴” 以为姓。见《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

  • 读音:Yuán【源】 见《姓苑》(7,9),《广韵》(11),一说,爰氏之后(17)。【望】 陈留(17,418)。【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市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

  • 亞咕

    读音:Yàgū【综】 四川、甘肃一带白马氐人之姓,汉姓为熊(220)。

  • 读音:Qiān【源】 见《姓苑》(60,62)。系自姬姓。春秋时毛伯迁之后,以名为氏(15,60,62)。【望】 圯桥(17,418)。【布】 河南温县(284)、山东沂水(332)、台湾宜兰、台北(

  • 瓦西里

    读音:Wǎxīlǐ《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新元史》 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瓦西里·克。”未道其详。

  • 莠尹

    读音:Yǒuyǐn【源】春秋时楚国官名有莠尹,以官为氏(60)。一说,楚大夫莠尹之后,见《路史》(17,62)。 【人】莠尹然,春秋时楚人(11)。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注云: “楚大夫,以

  • 段才

    读音:Duàncái【源】 见《中华姓府》(63)。

  • 读音:niē【源】 ①见《姓苑》(60)。涅氏县,在上党郡(汉置,故治在今山西武乡西55里故城村),当以地为氏(60,62)。一说,古有涅阳县,因位于涅水(在今河南镇平西北,亦称赵河)北岸而得名,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