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án

蓝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源于嬴姓。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蓝田,今陕西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封邑地名为姓,称蓝姓。二是出自姓。楚国有贵族食采于蓝邑,其后代遂以蓝为姓氏。三是少数民族姓氏。今壮、满、瑶、回等民族中均有此姓。

蓝姓起源于今陕西蓝田,秦汉之际,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与汝南郡。汉魏之后,蓝姓逐渐播迁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南徙于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者。隋唐年间蓝姓大举南迁。宋元时期,蓝姓除繁盛于福建外,广东、广西、湖南、四川都有蓝姓繁衍生息。明初,山西蓝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天津、北京、江苏等地。明中叶后,蓝姓有赴台湾者,此间亦有播迁云南、贵州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今东北三省亦有蓝姓入居。如今,蓝姓尤以广西、广东等省为多。

蓝姓历史人物有蓝玉,明代名将,勇敢善战,积功甚多,被封为凉国公。后居功骄横,所为不法,为朱元璋所杀,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蓝瑛,明画家。以画为生。尤其擅长画山水,初师黄公望,后又师法郭熙、李唐以及米芾等,功力深厚。曾游历大江南北。其画笔墨爽劲疏宕,气势博大,画风苍秀;以石色写山石树木,而不勾勒,色彩浓丽夺目。亦能画花卉,兼工带写,颇富生趣。蓝瑛在明末影响很大,师承者甚众,为武林派之创始人,亦有人称其为浙派殿军。有《秋山红树图》《江皋话古图》等传世。

蓝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三十一位。


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见《竹书纪年》) (按:即蓝田,子孙以地为氏》)

望出中山。《战国策》:中山大夫蓝诸。宋有尚书郎蓝承,端拱登科,天圣蓝昼。今望出东莞、汝南。(见《通志·氏族略》)

▲<宋>蓝继宗,南海人,邕州观察使。<明>蓝瑛,钱塘人,画家。<清>蓝涟,侯官人,诗人。

猜你喜欢

  • 鄯善

    读音:shàn shàn【源】 鄯善,西域国名,以国为氏(7,12,60)。历史上西域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西域人,以国为姓。”或称楼兰,汉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在今新疆

  • 色微

    读音:Sèwēi【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260)。

  • 读音:xiān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因氏焉。(见《风俗通》)鲜于氏后亦为鲜氏。(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宋>鲜大年,灌县人。<明>鲜延年,栖霞人,顺庆知府。

  • 術温台

    读音:Zhúwēntái【综】 元时人姓。诺怀,字德卿,蒙古术温台氏,居广平。元至治元年官镇江路镇抚,至顺中官至江浙行省都镇抚,见《至顺镇江志》、《书史会要》(399)。

  • 挖饒時

    读音:Wāráoshí【综】 傈僳族氏族名,以鱼为原始图腾,傈僳语鱼为挖饶时。亦作〔鹅饶息〕、〔敖扒〕、〔旺扒〕、〔旺渣扒〕等。世居云南怒江地区。汉姓为余(148,149,150)。

  • 读音:Shū【源】本作疏,至汉时始分为二姓(62)。 【望】兰陵(17,418),长安(21,60)。 【变】一作〔踈〕(91,418)。 【布】江西弋阳(329)、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

  • 读音:xù【源】 见《姓苑》(15,21,60)。【布】 浙江萧山(209)、江苏高淳(305)、广西钦州(364)、湖北蒲圻(372)、贵州赤水(44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

  • 瑚塔

    读音:Hútǎ【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科尔沁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Kǎ【音】 亦音卡车之卡(Kǎ)(62)。【源】 东乡、藏、汉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甘肃临夏(62)、四川成都(91)、台湾(64,68,261)、浙江义乌(277)、萧山(209)、贵州赤水

  • 多奇忒

    读音:Duōqítè【综】 清镶白旗蒙古云骑尉明阿塔之妻为多奇忒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