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pú

【源】占城国人姓,见《宋史》。占城国在今越南中部。入居中国者以莆为氏(60,62)。 【布】北京(91)、浙江江山(325)、台湾花莲、基隆(68,261)、四川成都(91)、灌县、乐山、河南息县、安徽利辛等地均有此姓。 【人】莆森,明时枝江人,洪熙中雩都县知县(15,21)。


现行罕见姓氏。今上海、山西之昔阳、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广西之灌阳、云南之马关、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据《宋史》 注云: “占城国姓。” 占城国地在今越南中部。

五代时有莆诃散; 明代有莆森,枝江人,洪熙中雩都知县。

猜你喜欢

  • 兀羅歹

    读音:Wùluó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乌罗岱”。

  • 尼雅烏庸阿那

    读音:Níyǎwūyōng′ā′nà台湾高山族姓氏。高山族之朱欧人有此姓,其汉语意: “源于已故始祖乌庸(的)”——尼雅,意为已故的: 乌庸,男性祖先之名; 阿那(按: 或译作 “雅那”)

  • 读音:Zhòng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高辛氏有八子,其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的后人以祖上的名“仲”字为姓,遂成仲氏。又说春秋时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

  • 读音:Jiǎo【源】 黄帝时缴父之后(60,62)。【布】 陕西城固(383)、台湾新竹(64)、桃园(68,261)、河北大城、静海(62)、交河、河间、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缴顺,宋神宗时由左

  • 公賓

    读音:Gōngbīn【源】 春秋时鲁大夫公宾庚之后,见《风俗通》(11,17,60)。【变】 一作〔公賔〕(9,62)。【人】 公宾就,东汉王莽时校尉,北海人,斩莽首传于宛(6,21)。历史上罕见复姓

  • 读音:Xī【源】 西周铜器铭文上所见之氏,见《商周金文录遗》(94)。《姓氏词典》收载。其注云: “周宣王时兮甲。兮甲即尹吉甫,原姓兮,名甲,字伯吉父(甫),尹为其官名,后以 ‘尹’ 为氏。宋

  • 札剌兒歹

    读音:Zháláérdǎi元代蒙古族姓,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作“扎拉尔岱”; 《姓氏词典》引《中国人名大辞典》则作“札剌儿台”,姑兼收以备考

  • 扎爾胡

    读音:Zhá’ěrhú【综】 清镶白旗满洲护军和绷额之妻为扎尔胡氏(260)。

  • 读音:běn【源】 ①见《姓苑》(6,12,15,60)。 ②明时本雅失里之后(60,62)。本雅失里为鞑靼后裔,永乐间为别失八里可汗,明成祖征之,本雅失里以七骑遁,后为瓦剌部马哈木所杀。 ③藏族姓。

  • 读音:Yóu《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 收载,其注云: “元有呦里。”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