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巴
古代吐蕃族姓氏。吐蕃自达磨赞普被杀后,分裂为四,其一在前藏,即拉萨王系。此系又分而为六,其中之一,即至巴氏。当以部族为姓。参见《中国通史》。
古代吐蕃族姓氏。吐蕃自达磨赞普被杀后,分裂为四,其一在前藏,即拉萨王系。此系又分而为六,其中之一,即至巴氏。当以部族为姓。参见《中国通史》。
读音:Zhōuxiàng【源】 春秋时鲁国有舟相氏,见《家语》(6)。《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引 《元和姓纂》注云“春秋姓。‘鲁舟相氏,见《家语》’。”
读音:Bóhéluók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科尔沁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Yīlāq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阿库哩(23,63,180)。【变】 后改为伊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阿库里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或改为单姓“
读音:Fúhóulóng《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北周有大将军伏侯龙·恩。”疑此即 《续通志·氏族略》所收之伏俟龙氏,盖因侯、俟形近而讹; 恩为惠之讹。参见“伏俟龙”条。
读音:Lǘgōng【源】 系自姜姓。齐太公之后有闾公氏,见《卢若虚石录》(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引 《卢若虚石录》云: “太公之后有闾公氏。”此“太公”,
读音:Shāmǐ《姓氏词典》 引 《明史》 收载,“明有沙米的喜。”未详其源。
读音:fǔ【源】 见《姓苑》(12,21,60)。鬴即釜,盖以器为氏(6,60,62)。【望】 襄阳(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即釜字,见《姓苑》,望出襄阳。”鬴
读音:Juéyóu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词典》转引 《左传》有载,其注“厥繇”云: “《左传》作 ‘蹶由’。《姓源》云: ‘吴王支庶之后。’ (《姓觿》)”此当系出姬姓。
读音:Yǒuxióng【源】 黄帝开国于有熊(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因以为氏,见《姓源》(15,17)。 【望】高阳(17,418)。《姓氏词典》收载,其引 《姓源韵谱》 注云:“以地名为姓氏。‘黄
读音:Kūndūl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红山(23,63,180,260)。【变】亦作〔昆都勒〕(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红山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刘庆华《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