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ě

【源】 ①明、清时云南镇南州阿雄关(故关在今云南南华西240里)巡检司土巡检、罗雄州(故治在今云南罗平)土知州均有者氏,系彝族(253)。《姓氏考略》谓者系云南苗种之姓(60)与《姓觿》谓云南夷族之姓(17),此苗种与夷族均系旧称。②系堵氏因事去土改为者(60,62)。③清时淮军统领者贵,初投军时不知其姓,后官至总兵,将具奏主帅李鸿章赐姓,时鸿章正阅公牍,即令其在公牍上随指一字,贵依言指者字,遂以为姓,见《小天欉馆笔记》(62)。【布】 四川中江(345)、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高雄(68,261)、云南东川(380)、哀牢山(128)、泸西(374)、南华、北京、河北等地均有此姓。【人】者继荣,明云南罗雄州土知州(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山西之太原、临汾,甘肃之舟曲、徽县,云南之路南、景谷、江川、马关等地有分布。汉、回、苗、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云: “系诸姓所改。”② 《续通志·氏族略·补遗·诸方大姓》称: “明云南土苗有者氏。”③ 《中文大字典》注引 《小天枞馆笔记》 载: “清时有淮军统领者贵,初投军时不自知其姓。后官至总兵,将具奏,主帅李鸿章曰: ‘安有总兵而无姓者?’ 贵请鸿章赐姓,时鸿章正阅公牍,即令其在公牍上随指一字。贵依言指一 ‘者’ 字,遂以为氏。”

元代有者苏; 明代有者保、者继荣。

猜你喜欢

  • 读音:yì【源】 见《姓苑》(15,21)。东夷牟奴国之帅姓逸(60,61)。牟奴国即牟子国,为祝融之后,在今山东蓬莱东南(62)。【布】 北京、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91)。【人】 逸芝惟,晋时牟

  • 普佳

    读音:Pǔ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杏山(23,63,180,260)。【变】 后改为蒲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杏山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后或改为单姓

  • 兀毯孛術律

    读音:Wùtánbóshùlǜ【源】 金时女真人姓。周春《姓谱》作〔兀里坦孛术律〕(71)。

  • 读音:fū【源】 ①春秋时吴王夫余之后有夫氏,见《路史》(17,60)。②东汉时南匈奴人有夫氏,见《后汉书》(60,62)。③四川米易县彝族姓。【望】 河南(17,60,418)。【布】 浙江上虞(2

  • 读音:Bào鲍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姒姓。春秋时杞公子仕宦挤,食采于鲍,其后代遂以“鲍”为姓氏。二是以国名为姓氏,为夏诸侯国鲍国的后代,其后因以国为姓。三是少数民族姓氏

  • 读音:Dǎo/Dau【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读音:Céng【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陕西城固(383)、浙江余姚(389)、河北肥乡、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临汾,浙江之余姚、椒江等

  • 读音:yòu【源】 ①春秋时晋屠击统率右行之将,因氏(6,7)。宋邓名世按:左公子之后为左氏,则右氏亦右公子后,《元和姓纂》以为右公氏,故取屠击为证(7)。 ②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右氏,见《路史》(17)

  • 读音:shè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国公族之后(91)。【布】 湖北武汉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汉有分布。汉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亦收,其据《路史》

  • 读音:Chāng昌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黄帝子昌意的后代。二是源于妊姓,昌氏是妊氏后代。昌姓后来多居于河南,并且在汝南郡、东海郡发展,逐渐形成望族。当今全国多省都有分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