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ǎn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公子喜,字子罕,其孙以王父字为氏(7,9,11,12,15)。②魏晋时西羌人姓,源出罕羌,以部名为氏(78)。③唐明宗时赐契丹将罕只姓罕名友通,见《五代史》(60,62)。④明清时云南傣人土司多罕姓(253)。今傣族姓(164,165)。⑤保安族姓。【变】 亦作䍐(9,62)。【望】 荥阳、冯翊(63,78,418)。【布】 云南(164,165)、内蒙古鄂托克旗(318)、台湾(64、261)、甘肃积石山等地均有此姓。【人】 罕虎,春秋时郑大夫,穆公之孙(15,21)。罕言,明时广州右卫人,弘治举人(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甘肃之永登,广东之吴川,云南之陇川、景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傣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郑穆公之子公子喜字子罕,其孙罕虎、罕魃,遂为罕氏。”此以王父字为氏,系出姬姓。② 《姓氏考略》 据 《五代史》 注云: “ (后) 唐明宗赐契丹将罕只姓名曰罕友通。” ③今傣族姓氏。 一作 “䍐”。

晋代有罕夷,元代有罕旺; 明代有罕慎; 又有罕言,弘治举人。

猜你喜欢

  • 尔綿

    读音:Ěrmián历史上代北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改为绵氏,后魏蠕蠕渠帅尔绵·他拔……”或作“爾绵”、“爾緜”、“尒绵”、 “��绵”

  • 彌堅

    读音:Míjiān【综】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读音:Gǎo【源】镐京(故城在今陕西长安西南之沣水东岸),周武王时西都,以地为氏,见《姓苑》(21,62)。【布】浙江上虞(279)、河南商邱县集西镐庄(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

  • 读音:Zhàn【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馝邗

    读音:bì hán【综】 馝音弼、邗音寒(17)。代北人姓(17,27,60)。亦作〔馝邦〕、〔馝刊〕(21,60)。后避仇改为邗氏(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

  • 读音:Sī【源】①见《姓苑》(15,21,63)。②台湾土著多里多里丝氏,汉姓为丝(65,385)。 【布】台湾多数县市均有此姓(64,68,261)。现行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新编千家

  • 問薪

    读音:Wènxīn【源】 见《姓苑》(7,15)。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并注其源: “因问人以薪,以为氏。”此当以事为氏。初见於《姓苑》,后改为单姓“问”。

  • 读音:Xiè【源】 ①春秋时鲁大夫洩声子之后(60,62)。②春秋时郑公孙洩(即郑大夫洩驾)之后(7,11,17,60)。③春秋时陈大夫洩冶之后(11,17,60)。④鲜卑人姓(60)。【望】 苑邱(

  • 一那婁

    读音:Yī'nālóu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其注云: “北魏代北地区姓氏。亦作‘壹那蒌’。” 《姓氏考略》注“壹那蒌”据《魏书·官氏志》亦云: “代北姓,后改为蒌氏。

  • 读音:jiǎ【源】 见《姓苑》(7)。【望】 陈留(17,21,60,418)。【布】 河北卢龙(289)、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假仓,汉时人,治尚书(7,9,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