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源】 见《姓氏考略》(60)。【布】 安徽淮南(362)、江苏高淳(305)、河南临颍(339)、山西汾阳(278)、云南昆明(62)、台湾桃园、台北(68,261)、河北三河(285)、唐山、吉林白城、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继贤,宋时广安人,儒家(60,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长治、运城,河南之卢氏,新疆之塔城,广西之灌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唐代有继体; 宋代有继贤,广安人; 明代有继晓。
【源】 见《姓氏考略》(60)。【布】 安徽淮南(362)、江苏高淳(305)、河南临颍(339)、山西汾阳(278)、云南昆明(62)、台湾桃园、台北(68,261)、河北三河(285)、唐山、吉林白城、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继贤,宋时广安人,儒家(60,62)。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长治、运城,河南之卢氏,新疆之塔城,广西之灌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唐代有继体; 宋代有继贤,广安人; 明代有继晓。
读音:Xíng【源】 现代罕见姓(73,91)。或系形成氏所改(62)。【布】 四川武胜(321)、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山东新泰(359)、苍山、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
读音:Bǔyú【综】 彝族姓。属狄俄肯姆家支,四川昭觉、云南宁蒗、永胜等地均有此姓(375)。
读音:xù【源】 见《姓苑》(7,9,15,21)。【布】 广东化州(315)、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高要、四川之成都、山西之临汾及忻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
读音:Lǐn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世本》云: “齐大夫廪邱子之后。” 《英贤传》: “有廪邱充,齐隐者。”此“以地为氏”。或作廪丘、禀丘。春秋齐邑,故址在今
读音:Chíjiā【源】 金时女真人姓(24,63)。【变】 持嘉晖之先人居张皇堡,以张为氏,见《金史·持嘉晖传》(24)。【人】 持嘉喀齐喀,金宣宗时商州刺史(24)。金代女真族姓氏。为女真之白姓。
读音:Qí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被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卫国大夫齐子之后,以祖字为氏。三是出自是姓。据《元和姓纂》记载,唐代宣
读音:gōng qí【源】 春秋时齐悼公之子公旗之后,见《风俗通》(4,7,9,17)。【人】 公旗蕃,战国时田齐威王时左执法(1,4,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风俗通》
读音:Qīng【综】 禹之七大夫中有轻子玉,见《鬻子·禹政》(21)。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谱》收载;《中文大字典》引《奇姓通》亦收,其据《鬻子》注云: “轻子玉,禹七大夫中人”,其
读音:Cháshòu【源】 西夏人姓(95)。
读音:sì nú【综】 北魏时改俟奴氏为俟氏,见《魏书·官氏志》(7,12,2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单姓俟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