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òu

窦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源于夏后氏,为少康之后。夏帝太康时,发生有穷氏政变,他怀孕的妻子从窦(洞穴名)逃出,在有仍这个地方生少康。少康继位,为了纪念祖上这个历史事件,少康就让他留居有仍的儿子姓窦。二是源自氐族姓氏,有氐王窦茂。三是源自赐姓。有鲜卑族被赐姓窦姓。四是源自战国时窦公。魏国有窦公,其后代遂以窦为姓。

秦汉之际,窦姓在今河北武邑东部的观津一带落籍。汉末,窦武孙逃于零陵(今湖南永州),曹操平荆州,他又徙居邺(今江苏南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窦姓遍及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一支窦姓迁居今辽宁北部和北京一带。唐末五代时期,窦姓南迁于今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明初,山西窦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天津等地。如今,窦姓尤以江苏为多。

窦姓历史人物有窦太后,西汉文帝皇后。好黄老之学,不喜儒术,武帝初即位,她曾罢黜大臣窦婴、田蚡、赵绾等。窦宪,东汉权臣,太后临朝,窦宪把持朝廷大政,权倾一时。窦宪曾大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纪功,命中护军班固作铭。窦师伦,唐代丝绸纹样设计家、画家。擅长绘画,精通丝绸纹样设计。他发扬中国传统,吸收中亚、西亚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创造出很多章彩奇丽的绫锦纹样,蜀人称为“陵阳公样”。窦俨,五代宋文学家、音乐家。熟知典制故事,凡祀事乐章、宗庙谥号,多出其手。

窦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十九位。


夏帝相遭有穷氏之难,其妃方娠,逃出自窦,而生少康,其后氏焉。(见《风俗通》)

出自姒姓,夏后氏帝相失国,其妃有仍氏女方娠,逃出自窦,奔归有仍氏,生子曰少康,二子曰杼、曰龙、留居有仍遂为窦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

姒姓,扶风,又望出河西,夏王相遭有穷之难,后方娠,出自窦,后生少康,支孙以窦为氏。(见《尚友录》)

▲〈汉〉窦广国,观津人,景帝时封章武侯。〈唐〉窦蒙,扶风人,国子司业。〈金〉窦汉卿,医学家。

猜你喜欢

  • 读音:Zhāng/Jang【综】 源出不详。台湾苗栗有此姓(68,261)。

  • 叱奴

    读音:chì nú【源】 叱奴为代北部落。拓拔兴于代北,兼并他部,以本部为内姓,其他诸部随方位分之,北方有叱奴氏(60,62)。叱奴氏出高车纥奚部(242),原居囊曲河附近,北魏道武帝登国五年降魏,被

  • 籍丘

    读音:jí qiū【源】 炎帝之后。春秋时齐大夫籍丘子之后,见《路史》(6,12,17,60)。【变】 一作〔藉丘〕(9,11,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 斯琴

    读音:Sīqín现行蒙古族“姓氏”。今辽宁之昌图有分布。此姓系昌图县公安局提供。(按: 蒙古族常以 “斯琴××”取名,如斯琴高娃、斯琴塔娜。或作“斯钦”,如斯钦夫。以 “娃”、“娜” 为尾

  • 读音:Dèng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商王武丁封其叔父于邓,其子孙以封地为姓氏。二是以国名为姓氏。古有邓国,本曼姓,其后世以国名为姓氏。三是为李姓所改。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

  • 读音:táng【源】 春秋时楚大夫伍尚食采于堂(故城在今江苏六合北),其后以邑为氏,见《风俗通》(1,9,11,15,17)。【变】 亦作棠(60)。【望】 汉阳(17,60,418)。【布】 江苏武

  • 莫那婁

    读音:Mònālóu【源】代北人姓(6,12,17,27,242)。源自北魏末耐部(242)。 【变】①后改为莫氏,见《魏书》(17,27,60)。②亦作莫耐娄(60,70,242)。③作〔莫多那〕(

  • 读音:tiān【源】 见《姓苑》(15,21)。【布】 四川(92)、台湾高雄(68,261)、北京、安徽桐城等地均有此姓。【人】 添颖,宋时福建九溪人,任循州司户(15,21,24)。添礼,明时福建

  • 读音:mào【源】 北魏时西部胡人姓。由茂眷氏所改(7,17,60)。【望】 会稽(418)。【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茂鲜,北魏太祖登国时西部泫黎大夫,见《魏书》(242)。现行较罕见姓氏。

  • 文修

    读音:Wénxiū【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一说,宋时有叶味道者,异名文修,或以为氏(62)。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