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ì

【源】 ①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故城在今陕西咸阳北),是为毕公高,其子毕万事晋,乃封于魏,居于毕者以毕为氏(7,9,12,17,60)。②系自任姓,见《世本》(3,11)。③北魏孝文帝时改出连氏为毕氏,见《魏书·官氏志》(7,12,60)。④西域毕氏,本毕国胡人,以国为氏(70)。匈奴屠各族亦有此姓(242)。⑤达斡尔族毕力央氏,汉姓为毕、杨(189)。⑥赫哲族毕拉氏,汉姓为毕(186,187)。⑦彝(130)、满(344)、蒙古(344,369)、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间、河内、东平、太原(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1%。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三省毕姓约占全国汉族毕姓人口70%。【人】 毕谌,三国时东平别驾(15,21)。毕众敬,北魏时须昌人,累官散骑常侍、兖州刺史,赐东平公(6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 汉、彝、土家、回、满、鲜、赫哲、达斡尔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始封于此,其子文,事晋,乃封于魏,居于毕者,以毕为氏。”此当系出姬姓,以国为为氏。②据 《魏书·官氏志》 载: “出连氏改为毕氏。” 出连,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乃北魏姓。(按: 《中国姓氏大全》 以 “出连”为夏姓,误。) ③当代赫哲族之毕氏,为毕拉氏所改。“毕拉”为氏族名,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盖取 “毕拉” 之首音所得。④或为达斡尔族毕力央氏所改,亦取毕力央之首音而得。

猜你喜欢

  • 雪你惕

    读音:Xuě'nǐtì元代蒙古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引《蒙古秘史》收载,未道其详。

  • 蘇穆察

    读音:Sūmùchá【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鄂尔多斯(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鄂尔多斯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白威

    读音:Báiwēi【源】 见《姓苑》(7)。《姓氏词典》 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

  • 瓦利

    读音:Wǎlì塔塔尔族姓氏。本部落名,或为其曾祖名,以为姓。《中国人的姓名·塔塔尔族》收载,未详其他。

  • 普除普

    读音:Pǔchúpǔ彝族姓氏,本氏族名,遂以为姓。后改为单姓 “普”。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普” 而得;又,“普除普”乃彝语“布氏族”之音译,或以其汉意“布”谐 “普” 字而得。见 《中国

  • 吉姆

    读音:Jímǔ现行门巴族姓氏。乃历史上父系姓氏。未详其他。见 《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

  • 格亮

    读音:Géliàng景颇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乃景颇族最早的姓氏。景颇有谚: “最早的猴是黄猴,最早的树是兴颠树,最早的人是姓格亮的人。”格亮,相传为景颇始祖,后以名为姓。

  • 英賢

    读音:Yīngxián【源】 颛顼帝之后有英贤氏,见《路史》(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路史》注云:“颛帝后有英贤氏。”颛帝,即古帝颛顼。

  • 读音:Shēn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其注云: “即㜪姓。” 见 ‘㜪’ 条。

  • 读音:Róng【综】源出不详。浙江上虞(279)、余姚(389)、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浙江之馀姚,四川之成都,山西之临汾、运城、灵石等地均有分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