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Nìng

【源】 ①系自姬姓。卫康叔之后武公生季亹,食采于甯(故城在今河南修武,或今获嘉),季亹弟顷叔生跪,以邑为氏(6,7,9,12,17)。②唐时西原(故城在今河南灵宝西南50里)蛮豪有此姓(7)。③清满洲人姓。世居辽宁海城西牛庄(23)。④彝(130)、土家(387)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与宁通(17,60)。【望】 齐郡(418)。【布】 四川垫江(337)、中江(345)、台湾(64,68,261)、安徽天长、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人】 甯戚,春秋时卫人,齐桓公时相国(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辛集,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崇仁,广东之高要,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鲜族、傣族、壮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秦甯 (宁)公之后也。”此以谥为氏,系出嬴姓。② 《中文大字典》注引 《尚友录》 云: “卫康叔之后,至成公生李亹,食采於甯 (宁),以邑为氏。”此则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③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壮族》 摘引 《新唐书》 云:“西原蛮……有宁氏者,相承为豪。” 以为壮族之先。

或作“��” (按: 《郑通志·氏族略》 “��”、 “”皆收,以为两姓),又作“”,今统简作“”。

一音níng,亦现行姓氏。俗读音变而分族。

《姓氏急就篇·注》载: “卫武公之后有甯速、俞、殖、喜; 又,齐有甯戚; 周有甯越。或与 ‘寧’ 通,汉甯成,《史记》作寧成”。

猜你喜欢

  • 斯琴

    读音:Sīqín现行蒙古族“姓氏”。今辽宁之昌图有分布。此姓系昌图县公安局提供。(按: 蒙古族常以 “斯琴××”取名,如斯琴高娃、斯琴塔娜。或作“斯钦”,如斯钦夫。以 “娃”、“娜” 为尾

  • 读音:Shèn慎姓来源于封邑名称。春秋时楚太子白公胜后裔中有被封于慎邑者,子孙便以邑名为姓。慎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法家慎到,务刑名,学黄老,著有《慎子》。慎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位。【源】

  • 瑪勒岱

    读音:Mǎl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蛮歹”。

  • 西奈

    读音:Xī'nài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有分布。或改从单姓“肖”(xiāo)。此姓系沧源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或作“希奈”。

  • 褐餘

    读音:Hèyú【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后(6,12,60)。然一说,疑褐冠子之后也,桓叔之后,何以言褐(12)。【变】一作〔褐余〕(5,63)。《潜夫论》作〔祸馀〕(5)。历史上罕

  • 读音:Hán【源】 ①相传黄帝之子有昌意,昌意之子有韩流,见《姓氏寻源》(60,62)。此当为韩姓之始。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万,即武子,事晋献公,封于韩原(故城在今山西河津东北),因以

  • 胡魯古斯

    读音:Húlǔgǔsī【综】 清时满洲人姓(438)。

  • 崔穆魯

    读音:Cuīmùlǔ【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玛察(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尼玛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弼魯

    读音:Bìlǔ/Biru【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九派,出叶赫、松花江、乌拉、乌喇哈达、扎库木、黑龙江、伊兰新泰、爱新哈达、哈达等地(23,63,180,260)。 【变】①亦作〔碧鲁〕(180,260)

  • 读音:Qú【源】 源出不详。见《贵姓何来·古今姓氏表》(77)。《姓氏词典》收载,其据 《姓考》注云: “以器具为姓氏。籧篨,古代指用竹子或苇子编的粗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