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āo

【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唐时敦煌有此姓(232)。今台湾台南(64,68,261)、江西新干(400)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高要、江西之新干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姓氏词典》引 《后汉书》亦载,未详其源。

汉代有烧当。

猜你喜欢

  • 读音:tài【源】 ①周文王四友之一太颠之后,见《元和姓纂》(6,12,60)。一说,文王四友为闳夭、太公望、南宫适及散宜生,太颠亦作泰颠,似非四友之一,仅为周文王之贤臣(62)。②高车薛干部有太姓(

  • 读音:Qiān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 “当为铅陵氏所改。”或音yán。

  • 解瑟羅

    读音:Xièsèluó《姓氏词典》收载。其据《魏书》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罗氏。”(按: 疑“解”乃“斛”之误,“解瑟罗”即 “斛瑟罗”之讹。姑存疑,参见“斛瑟罗”条。)

  • 沭兰

    读音:shù lán沭兰,望出任城。(见《通志·氏族略》)

  • 蚡冒

    读音:Fénmào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棼冒”据《战国策·补》 云: “楚之同姓。即蚡冒。”(按: 或作芬冒、棼冒,春秋时楚君熊眗字蚡冒,其后或以祖上之字为氏。)

  • 公荊

    读音:Gōngjīng【源】 春秋时卫大夫公子荆之后(11,17,60)。【人】 公荆皎,春秋时鲁人(11,17)。

  • 读音:Jī【源】 周平王分与康叔之殷民七族有饥氏(11,17,62)。与飢(饥)氏不同(17)。【望】 河南(17,418)。《姓氏词典》引《千家姓》收载。其注云:“系饥姓分族。”此出河南。或作“

  • 芊尹

    读音:qiān yǐn楚有大夫芊尹申,无宇之后。(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俱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楚大夫芊尹申无宇之后。” 以官为氏

  • 三郎

    读音:Sānláng【综】 回族姓。四川武胜有此姓(321)。

  • 读音:Ŏ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姓氏词典》 引 《新五代史》 收载,其注称: “五代时有呕里僧。”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