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古
【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三派,出归化、土默特、喀喇沁等地(23,63,260)。【变】一作〔黄古台〕(260)。
【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三派,出归化、土默特、喀喇沁等地(23,63,260)。【变】一作〔黄古台〕(260)。
读音:Wēngjílǎtè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寻》译作“瓮吉剌歹”,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Hūliándī历史上匈奴族姓氏。《姓氏考略》有载。其注“挛鞮”云: 匈奴单于姓挛鞮氏。见《史记》; 《后汉书》作“虖连鞮”,亦作“虚连鞮。”或作“虚连题”。
读音:Ŏuluó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峨边等地有分布。此姓系马边、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zhōng yāng【源】 古帝号中央氏,后以为姓(7,9,60)。一说,中皇氏之后有中央氏,见《路史》(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邵思 《姓解》 云: “古帝号中央
读音:Wūtóngshāmǎ【源】 彝族姓。属沙玛家支(375)。
读音:shé【音】 又音移(Yí)(1)。【源】 ①齐公族蛇丘氏之后,见《姓源》(17)。②源出羌人。后秦姚苌之妻蛇氏,其族之后,见《姓苑》(7,12,17)及《后秦录》(60,62)。【望】 雁门、
读音:Fútǎ【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长白山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ài jīn艾斤氏改为艾氏。(见《河南官氏志》)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其注据《河南官氏志》 云: “艾斤氏改为艾氏。”(按: 《郑通志·氏族略》作“去斤氏”。)
读音:Lǚ吕姓来源有三个。一是出自姜姓。炎帝后裔伯夷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今河南南阳西)。春秋初吕国被蔡国所灭,子孙以原国名为姓。二是出自魏姓,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魏犨之子——
读音:Fú/Fwu【源】 虙与伏同,见《直韵》。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故城在今山东单县南)宰,即虙羲(伏羲)之后,俗体为宓,误。永昌郡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云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乃知古字虙与伏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