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iāo

焦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地名为氏,源于姜姓。春秋时许国国君灵公迁焦,其后人遂以地名为姓氏。二是以国名为姓氏,出自姬姓,上古神农氏后裔。周初,封神农氏后裔于焦,建立焦国(在后世的陕州东北百步之遥的焦城),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后代以国为姓,遂为焦氏。三也是以国名为氏,出自姬姓。周朝时,有同姓诸侯国焦国(今河南陕县),后被晋国所灭,后世遂以国名为姓。四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如清满洲八旗姓党佳氏,后改为焦。今满、土家、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焦姓发源于河南。春秋时期,焦国被晋国所灭,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西汉时,部分焦姓继续繁衍于北方外,还有焦姓人南迁至安徽、浙江等地定居。繁衍于北方的焦姓,逐渐发展成为河北中山(今定州)、广平(今鸡泽)以及陕西冯翊等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有焦姓经陕西避兵火于宁夏、甘肃一带。明初,山西焦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

焦姓历史人物有焦延寿,汉代人,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汉元帝时被封为三老,有《焦氏易林》传世。焦循,清朝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嘉庆举人,其家世代治《易》。他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诂整理《易经》。著有《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剧说》《释弧》等。

焦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二十二位。


【源】 ①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故城在今河南陕县南2里之焦城),其后因以为氏(9,11,12,17,60)。一说,系自姜姓,春秋时许灵公迁焦,因氏(17)。 ②虞、虢、焦、滑皆姬姓国也,后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11,12,60)。 ③南安焦氏,系出氐人,见《通鉴》(242)。 ④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见《华阳国志》(60,62)。 ⑤西夏人姓(95)。 ⑥清满洲八旗姓觉佳氏,后改为焦(180)。今满族姓(344)。 ⑦土家(387)、蒙古(344)、布依(133)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中山、广平、冯翊(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26%。【人】 焦赣,汉时梁人(21)。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湖南之芷江,广东之高要,广西之荔浦、田林,云南之海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蒙、傣、白、苗、布依、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据《史记》 注云: “周武王封神农之后於焦,今陕州东北百步焦城是也。”或云: “今山东嘉祥县南十五里焦城村是其遗址。” 相传神农氏姓姜。故此之 “”,当系出姜姓,以邑为氏。②其引《左传》注云: “虞、虢、焦、滑,皆姬姓也,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焦国在今河南之陕县南。则此“”系出姬姓。③ 《姓氏考略》 据 《华阳国志》 注云: “南中夷四姓有焦氏,别为一派。”“南中”,当指今甘肃陇西一带。④或为锡伯姓 “觉罗” 氏所改,急读“觉罗” 取其近似音谐“” 而为单姓。

汉代有焦贡,外黄令; 后汉有焦俭; 三国时魏有焦先,河东人; 吴有焦征羌,会稽人; 今有焦菊隐、焦裕禄。

猜你喜欢

  • 读音:jí【源】 庐,楚邑(故城在今湖北襄阳)。春秋时庐大夫戢黎(一作戢犁)之后(7,15,60)。亦见《姓苑》(21,24)。【望】 东平(17,418)。【布】 四川邻水(390)、富顺(395)

  • 唐杜

    读音:táng dù【源】 帝尧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故城在今河北唐县)。裔孙刘累之裔封方城之唐(故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90里之唐县镇),是为唐公,楚灭唐,徙杜(故城在今陕西长安东南故杜陵县地),为唐杜

  • 封貝

    读音:Fēngbèi【源】 春秋时齐偃王子食邑封贝,因氏(6)。【布】 唐时临川有此姓(6)。《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以采邑为姓氏。‘徐偃王子食邑封贝,因氏焉。今临川 (属江西) 有此

  • 三乌

    读音:sān wū氏于志,则三乌五鹿。(见《唐书·柳冲传》)凡氏于职者,三乌五鹿是也。(见《风俗通》)有三乌大夫,因氏焉。(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

  • 空桑

    读音:kōng sāng【源】 ①商初大臣伊尹生于空桑(故城在今河南陈留南),子孙因以为氏,见《姓氏英贤传》(7,12,15,60)。 ②少昊都空桑(故城在今山东曲阜南),后因氏,见《姓考》(17,6

  • 读音:nào【音】 淖氏有Zhuō、Nào二音,且源出不同,参见淖(Nào)姓。【源】 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淖氏(8,17,60)。亦见《集韵》。【人】 淖齿,春秋时楚公族之后,后为齐相(17

  • 子舆

    读音:zǐ yú陈烈子生子沮舆,为子舆氏。(见《世本》)陈桓公生子石难,为子舆氏。(见《万姓统谱》)

  • 有陘

    读音:Yǒuxíng《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元和姓纂》注云: “春秋时鲁国大夫有有陉氏。”未详其他。

  • 夯力

    读音:Hānglì【源】 元时色目人三十一氏中有夯力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哈哩〕(24)。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

  • 士强

    读音:Shìqi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收载,称: “春秋时齐国贵族有此姓。” 《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亦收,其注云: “即士疆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