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
读音:Chéng
【音】又音Dèng(77)。 【源】陕西澄城县即汉置徵县,澄与徵宜同姓,是以地为氏(60,62)。 【布】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人】澄子,春秋时宋人,见《吕览》(11,17,60)。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福建之上杭、云南之通海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陕西澄城县,即汉徵县。(按: 即春秋时晋之徵邑)澄与徵宜同姓。是以地为氏。”
《吕览》 载: 宋有澄子。
【音】又音Dèng(77)。 【源】陕西澄城县即汉置徵县,澄与徵宜同姓,是以地为氏(60,62)。 【布】安徽淮南(362)、台湾台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 【人】澄子,春秋时宋人,见《吕览》(11,17,60)。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福建之上杭、云南之通海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陕西澄城县,即汉徵县。(按: 即春秋时晋之徵邑)澄与徵宜同姓。是以地为氏。”
《吕览》 载: 宋有澄子。
读音:Chájiān【源】 西夏人姓(95)。
读音:hé纥单氏,改为纥氏。(见《魏书·官氏志》)北齐纥奚氏,改为纥姓。(见《万姓统谱》)
读音:Fù/Fuh【综】源出不详。与复不同,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
读音:Qiūhuáng【综】 或系邱、黄二单姓所合成。台湾高雄有此姓(64,68,261)。
读音:Zhūxiā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姓解》注云: “古天子朱襄氏之后。”或称: “相传朱襄,伏羲命为飞龙氏,造书契。”
读音:shì lián代北是连氏,随魏南徙,太和中改为连氏。(见《魏书·官氏志》)
读音:táng yì【源】 堂邑,故城在今山东聊城、冠县境内。当以地为氏(60,62)。又《汉书》载,张骞使西域,随从百余人,堂邑氏二人得还(12,15,21)。【人】 堂邑父,汉时人,善射,后因故留
读音:Shǐzhā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Zhǎn【源】 见《姓苑》(9)。或系辗迟氏所改(62)。《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读音:Niè《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