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潘六奚

潘六奚

读音:Pānliùxī

【源】匈奴人姓。右谷蠡王潘六奚没于魏,其子孙以潘六奚为氏,后人讹误以为破六韩,见《北齐书·破六韩传》(27,70,242)。


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破六韩”据《魏书》云: “破六韩,单于之苗裔。初,呼厨泉貌入朝汉,为魏武(按: 即曹操)所留,遣其叔父去卑监国。魏氏方兴,率部南转,去卑遣弟潘六奚率军北击,军败,奚没於魏,其子孙以潘六奚为氏。后人讹为“破六韩” 氏,此当以名为氏,出自匈奴。(按: 《中国姓氏大全》称: “历史上蒙古族单于的后裔,最初称为厨泉貌,入汉朝”云云,不确。汉时何以有“蒙古族”?且,蒙古族之首领称“”,不称“单于”;所谓“最初称为厨泉貌……”,盖文言断句有误。《姓氏考略》 引 《魏书》:“初,呼厨泉貌入朝汉”——“”,当初,从前,“”字与下诸字不可断开,“”不可单独译作“称为”,“呼厨泉”者,盖南匈奴单于也。“” 字,或有,或无,似为人名尾音,或即衍字。且南匈奴“最初”也不叫 “厨泉貌”。——笺注於此,以正后学。)又,“魏氏”,这里指拓跋魏,亦即北魏。

”,疑当音 “lù”。

猜你喜欢

  • 蒙古台

    读音:Měnggǔtái【综】元时蒙古人姓(24)。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忙古歹氏(13),而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蒙古岱氏(24)。〔忙古歹〕、〔蒙古岱〕等似均系蒙古台之异译。元

  • 读音:Nuó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gōng【源】 见《姓苑》(6,9,12,15,17)。汉有躬吾君,躬姓当为其后(60,62)。【望】 巨鹿(17,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何承天《姓苑》。《姓氏

  • 托闊羅

    读音:Tuōkuòluó《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注云: “满族姓氏。清有副都统乌勒西布,姓此氏。”未详其源。

  • 读音:xiáng【源】 见《姓苑》(15,21,24)。取祥瑞为氏(60,62)。【布】 明时湖北荆州府有此姓(15,21)。今北京大兴(62)、河南上蔡(62)、洛宁(204)、山东新泰(359)、

  • 泰豆

    读音:tài dòu【综】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见《列子》(7,11,17)。亦作〔太豆〕(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集仙传》: ‘黄帝时邑夷后裔,造父师之。’

  • 阿于

    读音:Āyú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xuè【源】 茂州(故治在今四川茂汶)夷姓(60,62)。【布】 河南洛宁(294)、湖南湘潭(373)、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长治、晋城、运城、临汾及吕梁

  • 中垒

    读音:zhōng lěi刘向为汉中垒校尉,子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 (按:中垒,原为官名,汉武帝平南越,内增七校,中垒为其中之一。)

  • 读音:zhū【源】 颛顼帝玄孙陆终之第五子安,赐姓曹。周武王封安之裔曹挟为附庸,居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后灭于楚,子孙遂以国为氏(4,9,12,17,60)。【布】 北京、上海(91)、湖北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