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iāng

江姓的来源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嬴姓,伯益之后。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陵,成立江国。春秋时江国被楚国所灭,江国子孙以国名江为姓,遂有江姓。二是出自翁姓。宋初,福建人翁乾度生子6人,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子处恭分姓江。三是源自改姓。有鲁姓、萧姓改为江姓。

江姓发源于今河南正阳。江国灭亡后,江氏有部分北上淮阳(今属河南),再北迁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到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又有一部分逃至齐(今山东临淄一带)、陵阳(今安徽石棣东北)以及郧阳。西汉时有江姓迁往今山东济水之南。晋时有迁居凉土(今属甘肃)者。唐时江姓已遍布北方地区。唐初江姓迁入福建。明初,江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等。明清时期,江氏入台湾,后又移居海外。如今江姓尤以江苏、广西、安徽、四川、广东、湖北、福建等省区为多。

江姓历史人物有江统,西晋人。有文才,著有《徙戎论》。江淹,南朝梁文学家。早年即以文章扬名,晚年所作诗文不如前期,故人说“江郎才尽”。其诗歌多为拟古之作,赋以《恨赋》《别赋》最为出名。江永,清经学家、音韵学家。通天文、地理,专心《十三经注疏》,而于“三礼”用功尤深。精于音律、校勘。江藩,清经学家。博通群经,精训诂,工诗赋,家藏万卷书。曾被阮元聘为丽正书院山长。著《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把经学分为汉宋两大派,宗汉抑宋。

江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四十一位。


【源】 ①系自嬴姓。江,系颛顼帝元孙伯益之后所封之国,在河南正阳县江亭(在今河南息县西南),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6,7,9,12,17)。②清满洲人姓,世居得州,三台等地(23)。③清四川明正土司辖木坪,藏族,父坚赞大结,氏族姓为坚赞,后改姓江,为土坪地区土酋(436)。④台湾土著(65)、回(177)、彝(130)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济阳(17,21,60,418),淮阳(261)。【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6%。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广西、江苏、安徽、四川、广东、湖北、福建等省(区)多此姓。上述7省(区)江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江姓人口65%。【人】 江乙,战国时魏人,为魏使于楚(17)。【它】 ①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江姓曾被迫改用江本、江川、江上、江岛、江原、江南、江崎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仍均恢复为江姓(65)。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曾使用日本姓荒木,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重新选用江姓(65)。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昌图、黑山,内蒙古之科尔沁右后旗,山东之昌乐,山西之大同,四川之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 亦收载,未详其源。

猜你喜欢

  • 读音:jí【源】 黄帝之子得姓者14人,其一为姞。裔孙伯鯈,周封之南燕,常与姬姓通婚(7,9,12,17,60)。【变】 后亦有去女为吉氏者(17,62)。【望】 冯翊(17,418)。【人】 姞临,

  • 读音:Pái【源】 ①现代罕见姓(73,91)。②景颇族勒排氏,汉姓为排(166,168)。【布】 辽宁沈阳(91)、台湾屏东、桃园(68,261)、北京、山西、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

  • 读音:nǘ【源】 ①系自曹姓。春秋时莒(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后有挐氏(60,62),以邑为氏(19,21)。②金时女真人乌姑乃姓挐氏(60)。又,宋太祖建隆二年,女真遣使朝贡,自言渤海别种,本姓挐氏(7

  • 勒拖

    读音:Lètuō景颇族姓氏。今云南之盈江有分布。其汉意为“唐”。此姓系盈江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戈麥

    读音:Gēmài《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Huì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周惠王死后谥号为“惠”,其后代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称为惠姓。周惠王为惠姓的得姓始祖。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据说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

  • 達石

    读音:Dáshí【综】 景颇族姓。属景颇支系,汉姓为石(166)。

  • 吉子

    读音:Jízǐ【综】 彝族姓。属倮米家支,又称〔既古吉子〕(375)。

  • 莫佳

    读音:Mòjiā【综】清正黄旗满洲马甲富伦之妻为莫佳氏(260)。

  • 車裩

    读音:Chēkū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乃鲜卑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车焜”云: “《魏书·官氏志》:‘献帝以疏属车焜氏改为车氏’ 一作 ‘车裩’;《通鉴》作 ‘车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