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án

【音】 亦音帆(Fàn)(15)。【源】 ①周大夫食采于氾(故城在今河南襄城南),因以为氏(6,12,15,60)。②本姓凡,遭秦乱避地氾水,因改姓氾,见《姓考》(9,11,17)。【变】 ①亦作汎(17,21)、凢(16)。②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同时有氾姓与姓(427),〔〕似系氾字省笔,或系刊误。【望】 济北(60,418),敦煌(15,60)。【布】 河南息县有此姓(302)。【人】 氾胜之,汉武帝时御史,著《农书》(21)。氾震,明时桂林人,句容县教谕(15,24)。


罕见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俱予收载,归“平声” 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音 ‘凡’。本亦作 ‘汎’。周大夫食采於氾,因以为氏。”此以邑为氏。②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广韵》云: “ (氾) 出敦煌济北。皇甫谧曰: ‘本凡氏,遭秦乱,避地於氾水,因改焉’。”

或音fàn。

汉有氾胜之; 晋有氾毓,明代有氾震、氾东。

猜你喜欢

  • 读音:nài【源】 见《姓苑》(7,9,24,63)。【变】 亦作奈。【布】 北京有此姓。【人】 柰亨,明时香河人,宣德进士,户部侍郎(17,24)。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四川之通江、陕西之韩城等地有

  • 食于

    读音:Sìyú《姓氏词典》 引 《希姓录》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當塗

    读音:Dāngtú【源】 当涂,汉时侯国,故城在今安徽怀远东南,因氏。亦见《东观记》(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以地为姓。见 《东观记》。” 汉置当涂县,为

  • 威喇諾爾

    读音:Wēilǎ'nuòěr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奇尔实勒始事王汗托果琳,后灭王汗归太祖,其族为威喇诺尔氏。《列传》哈喇哈斯,威喇诺尔氏。” (按: 《九通分

  • 察哈扎剌兒

    读音:Cháhǎzhāláér《姓氏词典》 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太祖成吉思汗时有搠阿,姓此氏。”

  • 常鮮

    读音:Chángxiān【综】 土族姓。常鲜,地名,以地为氏。世居青海互助,汉姓为常(195)。

  • 读音:Dài《姓氏词典》引《明史》收载,明有玳瑁,未详其源。

  • 读音:Guī【源】 见《姓苑》(15,21)。【人】 规恂,明时河南夏邑人,弘治中庆远府教授(15,21,24)。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泸水有分布。为傈僳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初见於

  • 读音:Fù【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陕西(92)、广西都安(288)、安徽淮南(362)、四川武胜(321)、内蒙古达拉特旗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

  • 史卜

    读音:Shǐbǔ【综】 土族姓。汉姓为史(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