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
【源】 毫、豪同源。见《姓谱》(9)。【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毫康,汉时甘陵人,安阳侯(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阜平、陕西之韩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汉毫康,女弟为桓帝后,封安阳侯。”未详其源。
【源】 毫、豪同源。见《姓谱》(9)。【布】 北京有此姓(91)。【人】 毫康,汉时甘陵人,安阳侯(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阜平、陕西之韩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汉毫康,女弟为桓帝后,封安阳侯。”未详其源。
读音:Nuòbù【源】彝族姓。属曲比家支(375)。
读音:Nílā【综】 清满洲镶蓝旗中有尼拉氏(259)。
读音:Yègǔlùtè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xī【源】 ①古有西国(或指西陵古国),见《国名纪》。以国为氏,见《姓考》(17,62)。或谓禹学于西王国之后,见《姓考》(17)。古西王母国,故城在今河北承德。《尔雅·释地》:孤竹、北户、西王
读音:Xīlǐ【综】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苏冲阿之妻为西里氏(260)。
读音:Bìbāng/Pipang【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Dálǔ'nǎimán【源】 元时蒙古人姓(57)。系乃蛮氏之分支。【变】 亦作〔达鲁乃蛮〕(399)、〔达兰柰曼〕(24)。【人】 普化帖木儿(一作布哈特穆尔),答鲁乃蛮氏,元至正中累官福建行
读音:Xiàn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以地为氏。”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或作“献丘”、“宪丘”。
读音:Túbǔdài元代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元代蒙古族姓,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秃别歹”。②元代“色目人”姓,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
读音:Zhānchǔhún【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卦勒察(23,63,180,260)。【变】①一作〔瞻楚浑〕(260)。②清镶红旗满洲领催巴彦太之妻为占储欢氏(260),〔占储欢〕似即瞻楚珲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