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án

【源】 ①周灭商后,苏忿生与檀伯达封于河内(故治在今河南沁阳),见《左传》。檀姓始此(60,62)。②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瑕丘檀城(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北之檀乡),后因氏(11,12,14,17,60)。【变】 今亦俗作〔枟〕。【望】 清河、平卢、高平(17,60)。【布】 安徽淮南(362)、台湾(64,68,261)、内蒙古鄂托克旗(318)、包头、河北唐山、河南义马、湖南衡阳等地均有此姓。【人】 檀弓,战国时鲁人,善于礼(6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河北之辛集、获鹿、乐亭、山东之昌乐、山西之太原、辽宁之清原、福建之清流、浦城、广东之吴川、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据《左传》 注云: “周克商,苏忿生与檀伯达封於河,檀姓始此。”②郑樵注云: “ 《姓纂》 云: ‘姜姓。齐公族有食瑕邱檀城,因以为氏。’ 然瑕邱鲁地也。或齐之公族奔于鲁者受邑乎檀耶? 《礼记》 鲁有檀弓,是其裔也。望出清河、平卢、高平。” 此以邑为氏。③或与“” (tán) 同,《中文大字典》 有载,其注 “” 云: 姓也,通作“”,《集韵》: “郑栎邑 (按: ‘栎’,或作 ‘轹’) 大夫单伯。通作 ‘檀’。” ④ 《姓氏考略》据《魏志》 注云: “鲜卑亦有檀姓,檀石槐是也。”(按,“檀石槐”,人名耳,晋代率其族人始兴,遂分鲜卑为东西、中三部,遂有托跋、慕容、宇文诸大姓,未闻有以檀为姓者。姑收录以备考。)

南朝宋有檀道济,征南大将军; 宋代有檀固,熙宁进士; 清代有檀萃,书法家。

猜你喜欢

  • 读音:Jú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蘜,花草名,或以为即“菊”。作为姓氏,二者可能同源,后分菊、蘜二族。)

  • 大張

    读音:Dàzhāng【源】 胡部有大张㔨督,见《晋书》(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觿》亦收,其注称: “ 《晋书

  • 翰佳

    读音:Hànjiā【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锡喇穆楞(一作西拉木楞)(23,63,260)。【变】一作韩佳(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锡喇、穆楞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牟戳

    读音:Móuchuō【源】 彝族姓(375)。

  • 戴布逵

    读音:Dàibùkuí【综】 白族姓。云南碧江地区以熊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名,白语称熊为戴布逵,以族名为姓(139)。

  • 读音:Jìn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邑名为姓氏,战国时楚大夫尚,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今湖南长沙一带),食采于靳,称为靳尚,后世以采邑为姓。二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西晋末

  • 圖伯特克埒

    读音:Túbótèkèliè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元史)列传》实纳台,图伯特克埒氏。”此“以姓为氏”,未道其详。

  • 读音:shēng【源】 见《姓苑》(21,60)。 【布】北京(92)、江苏武进(314)、四川成都(91)、甘肃临泽(352)、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 【人】升元,宋时高安人,瑞州路

  • 侯吕

    读音:Hóulǚ【综】 《北史·冯子琮传》有右卫大将军侯吕芬(27)。侯吕氏当系侯吕陵氏之省字。

  • 韩言

    读音:hán yán晋韩厥生无忌,无忌生襄,襄生子鱼,为韩言氏。(见《世本》)韩桓叔之后有韩言氏。(见《潜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