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ì

【源】①古帝栗陆氏之后有栗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满族姓(344)。 【望】江陵(17,418),长安(6,60)。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9%,尤以河南、河北等省多此姓,二省栗姓约占全国汉族栗姓人口78%。 【人】栗腹,战国时燕相(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乐亭、黄骅、尚义、涉县,山东之昌乐、平邑,湖北之监利,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满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部。郑樵注云: “栗陆氏之后。” 以名为氏。栗陆,传说为古帝。

战国时燕有栗腹,为将; 汉代有栗融,齐人; 唐代有栗锽; 宋代有栗大用,神童,官南雄太守; 明代有栗铭,弘治进士; 又有栗应麟,嘉靖进士; 清代有栗芳林,康熙癸丑进士。

猜你喜欢

  • 拖囉

    读音:Tuōluō【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有拖啰氏(256)。

  • 仡熊

    读音:Gēxióng【综】 苗族姓。世居湘鄂川黔四省毗邻地区,汉姓为熊(116)。

  • 读音:Lán【源】见《姓苑》(15,21,62)。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据《元和姓纂》云: “北魏时代北乌落兰氏、乌那罗氏,后改

  • 富勒庫魯

    读音:Fùlèkùlū/Iokuri【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松花江(23,63,180,260)。【变】 一作〔富尔库鲁〕(180,259,260)。【人】 富勒库鲁安奇,清满洲镶黄旗人,由护军参领

  • 读音:wěi楚公族大夫食邑于蔿,因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出自刘累之后,杜伯子蔿为晋司空,后以为氏。(见《万姓统谱》)▲<春秋楚>蔿贾,大夫。

  • 读音:Jīng【源】①春秋时郑公子京叔之后有京氏,汉时京房子孙避仇改为经氏(69)。②战国时魏经侯之后(60,62)。亦见《姓苑》(9,11,12)。③清满洲正蓝旗中有经氏(260)。④蒙古族姓。【望

  • 读音:yá【音】 又音语(Yǔ)(15,16)。【源】 系自嬴姓。秦穆公子食采于衙(故城在今陕西澄城北),亦谓之彭衙,因氏(7,9,12,15,17)。亦见《姓苑》(15)。【望】 江夏(17,418

  • 栖疏

    读音:qī shū夏世侯伯。(见《路史》)

  • 读音:jiǎn《吕氏春秋》云: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是姓有茧氏,邑人以人姓为名。(见《姓氏寻源》)

  • 读音:Jiǎ【源】①系自姬姓。周康王封唐叔虞(武王之子、成王之弟)之少子公明于贾(故城在今山西临汾之贾乡),为周附庸,谓之贾伯,后以为氏(6,7,9,12,17)。②晋灭贾国(参见上条),封与晋公族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