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
【源】 诸方复姓(7,21)。【变】 唐开元初,有日本国使臣副使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回国,遂改姓朝名衡,官左补阙(7)。按,疑“朝臣”原非日本姓,而是“朝觐之臣”的意思。【人】 朝臣真人,唐时日本使臣,长安中拜司膳卿(6,7,12)。朝臣大父,唐时日本副使,拜率更令同正(6,7,12)。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出自日本国。郑樵注云: “日本国使人朝臣真人。唐长安中拜司膳卿同正; 副使朝臣大父拜率更令同正。”(按: 唐代日本国派使臣朝唐,遂以事为氏,称朝臣氏。)
【源】 诸方复姓(7,21)。【变】 唐开元初,有日本国使臣副使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回国,遂改姓朝名衡,官左补阙(7)。按,疑“朝臣”原非日本姓,而是“朝觐之臣”的意思。【人】 朝臣真人,唐时日本使臣,长安中拜司膳卿(6,7,12)。朝臣大父,唐时日本副使,拜率更令同正(6,7,12)。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出自日本国。郑樵注云: “日本国使人朝臣真人。唐长安中拜司膳卿同正; 副使朝臣大父拜率更令同正。”(按: 唐代日本国派使臣朝唐,遂以事为氏,称朝臣氏。)
读音:Xīnzhì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万姓统谱》云: “新稚狗,晋大夫,伐翟。”《郑通志·氏族略》注“新”据《国语》云: “晋大夫新穆稚子之后”;《姓氏考略》作“
读音:Jūn【源】 系自祁姓(一作嬴姓)。春秋时麇国,故城在今湖北郧县,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17,62)。【变】或作〔麏〕(17)。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典》据《姓觿》亦
读音:tái【音】 读怡、胎二音,且源出不同,易分两姓(19,63)。【源】 源出有台氏之后。后稷母姜嫄,为有台氏女(60)。【望】 武功(60)。【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人】
读音:Duì【源】 见《姓苑》(17,21,24,60)。【望】 河南(17,60,418)。【布】 江苏武进(314)、浙江余姚(389)、台湾屏东(64)等地均有此姓。【人】 对若芳,汉时人,见《
读音:Gè【综】 源出不详。汉、满等民族均有此姓。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山西绎县(324)、河北隆化(344)、安徽淮南(362)、台湾台中、台北、花莲(64,68,261)、贵州赤
读音:suì明河南邓州有岁氏。(见《万姓统谱》)
读音:Mán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蛮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玛勒岱〕(24)。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
读音:Yùnyǎn【源】 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运奄氏(7,9,12,60)。一说,自运迁奄,遂有运奄氏(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史记》秦赢有运奄氏
读音:zī【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公族支庶分居于戴(故城在今河南考成东南5里)者,后有菑氏(8,17,60)。②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子捷菑之后(17)。③菑,春秋时齐邑,当居者以邑为氏,见《姓苑》(
读音:Ālǔ【源】 ①金时女真人姓,见《金史》(21)。 ②清满洲八旗仍有此姓,世居索伦(23,63,180,260)。亦作〔阿噜〕(23)。 ③彝族姓。属惹尼家支,云南宁蒗、丽江、中甸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