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uī

【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新编千家姓》(73)。河北大名(62)、北京、四川成都(91)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涉县、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词典》引 《宋史》亦收,未详其源。

宋代有推古。

猜你喜欢

  • 東陽

    读音:Dōngyáng【源】 春秋时鲁、齐、晋皆有东阳之地。鲁之东阳在泰山南,齐之东阳近莱,晋之东阳在魏郡广平以北。必其先列国大夫以采邑为氏者(7,60,62)。一说,出东阳郡,见《姓苑》(12,21

  • 读音:Yán言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言偃。春秋时,孔子弟子言偃,曾任武城宰,影响很大,后代遂以其名为姓。二是战国时,韩国公族桓叔后人中,有以韩言为姓者,后简化为言姓。言氏发祥于江南地区,

  • 读音:Fén【综】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中国姓氏集》(62)。湖南湘潭有此姓(37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裕爾

    读音:Yùěr【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阿鲁科尔沁(23,63,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阿噜科尔沁地方,乃清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可足渾

    读音:Kězúhún【源】 代北鲜卑族姓(242)。可足浑疑系可朱浑氏之异译(6,70)。【人】 可足浑健,后燕城阳太守,封新汲侯(242)。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前燕慕容

  • 梅訛

    读音:Méi’é【源】 西夏人姓(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美赫〕(24,63)。【人】 梅讹宇文,西夏时武节大夫(13,24,62)。

  • 泰楚嚕

    读音:Tàichǔlū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珲春及音楚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刘庆华《满族姓氏录》作“秦楚鲁”,后或改单姓“鲁”。(按:秦,当“泰”之误,秦、泰形近而讹

  • 读音:Tà【综】 见《中华姓府》(63)。安徽淮南(362)、广东防城(62)、台湾高雄、桃园(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

  • 读音:Gōu【源】 ①钩弋氏之后,或为钩氏,见《姓苑》(7,9,17,24,60)。②本勾氏,宋避高宗讳加金为钩,见《挥麈录》(7,11,17,24,60)。【望】 开封(17,418)。【变】亦作〔

  • 薩哈爾察

    读音:Sàhǎěrchá【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六派,出伊兰费尔塔哈、乌拉绥哈村、伯都纳、萨哈拉寨、黑龙江、贝德墨等地(23,63,180,260)。【人】 萨哈尔察喀喀穆,清满洲镶黄旗人,世居伊兰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