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īn

【源】 见《姓觿》(17)。【望】 天水(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忻恭逊,明时博罗人,成化举人,任教谕(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大同,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贵池,福建之宁德,四川之马边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注“”云: “ 《路史》: ‘曹公子欣时,字子臧,后有欣氏; 又,蔡仲后有欣氏。’ 一作 ‘忻’。或元时忻都之后。”忻都,《中国姓氏大全》 以为蒙古族姓氏,别作“心都”。其注 “” 曰: “较罕见姓,分布较广,五代时有忻彪。” 则 “” 氏不自元代“忻都”始。《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 注“”时,皆以 “五代欣彪” 为例,则忻、欣通。本为一姓,后分族,遂为两氏。

明代有忻恭逊,成化举人,任教谕; 又,明代湖州府德清县有忻姓。

猜你喜欢

  • 读音:Chǎn【综】 源出不详。隋唐时敦煌地区已有此姓(232)。亦见《新编千家姓》(73)。福建泰宁(295)、江苏武进(314)、四川汉源(336)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辛集、山西

  • 无知

    读音:wú zhī齐公子无知之后。(见《路史》)一作毋知。

  • 读音:Míng明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百里奚为秦国大夫,生子视,字孟明,其支孙以祖父的字“明”为氏。二是改姓。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壹斗眷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

  • 读音:Xùn/Shiunn,Syun【综】 源出不详。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

  • 读音:Tán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谈。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周有大夫籍谈,其后亦有谈氏。三是

  • 公刘

    读音:gōng liú后稷曾孙公刘之后。(见《世本》)吴后有公刘氏。(见《路史》)

  • 读音:dàn【源】 晋末十六国时后秦氐族人姓(60,70)。【变】 ①亦作噉(15,21)。②唐会昌年进士啖鳞,避唐武宗讳改姓澹(6,21,70)。【望】 河东(15,17,21,418)。【布】 大

  • 南篤爾

    读音:Nándǔ’ěr【综】 清正白旗蒙古亲军保亮之妻为南笃尔氏(260)。

  • 都噶爾

    读音:Dūgá’ěr【综】清正蓝旗满洲前锋景保之妻为都噶尔氏(260)。

  • 读音:Yǒng【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北之武昌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武昌县公安局提供,《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