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ú

【源】 ①系自偃姓。古庐子国之后,见《风俗通》(1,17,60,62)。古庐子国,又称巢伯国,即春秋时舒国及群舒诸国,故城在今安徽合肥。②庐,楚邑,戢犁为庐大夫,其后以邑为氏(17,62)。襄州有中庐(一作中卢,故城在今湖北襄阳西南),即其地(12,76)。③哈尼族姓(137)。【变】 一作卢(12)。【望】 顿邱(17,418)。【布】 四川成都(91)、山西绛县(324)、浙江江山(325)、上虞(279)、江西广丰(328)、台湾台北(64)、湖南华容、广东梅县等地均有此姓。【它】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庐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芦田,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改为庐姓(65)。【人】 庐俗,汉时鄢陵男(21)。一作匡俗(61)。庐坦,明时解城知县(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四川之成都、通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亦作‘卢’,音通。庐子戢黎之后。此南蛮也。今襄州有中庐,即其地。”此以国为氏。《姓氏考略》注引 《风俗通》云: “ ‘古庐子国后有庐氏。’ 以地为氏。望出顿丘。”庐子国,《姓氏词典》 以为 “在今安徽庐江”;《中国姓氏大全》 以为或指“庐戎国”,其地在“今湖北襄阳西南”。

明代有庐坦,南城知县 (按: 此从 《续通志》“南城”,或引作“解城”)。

猜你喜欢

  • 吐门

    读音:tǔ mén代北姓,后改为门氏。(见《魏书·官氏志》)

  • 读音:Yān【综】 嫣说,汉时人,见《姓解》(9,63)。然宋邓名世云,汉弓高侯韩颓当(韩王信之子)之孙曰嫣,为武帝嬖臣,其弟曰说,封案道侯,嫣、说乃二人名,嫣非姓也(7)。《姓氏词典》 引 《姓解》

  • 勒爾

    读音:Lè’ěr【综】 彝族姓。属海莱家支,云南宁蒗有此姓(375)。

  • 木孔

    读音:Mùkǒng【综】 景颇族姓。属载瓦支系,汉姓为岳,世居云南陇川邦瓦寨(168)。

  • 木施

    读音:Mùshī【综】 彝族姓。属狄俄纽双家支,四川布拖有此姓(375)。

  • 正令

    读音:zhèng lìng【源】 其先为周官太仆(一作仪仆),掌贰车正令,后世以官为氏(6,7,12,60)。【人】 正令宫,汉时尚书郎(7,9)。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康里

    读音:Kānglǐ【源】 元时蒙古人姓(13,57)。【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喀喇氏(24)。喀喇似即康里之异译。【人】 明安,康里氏,元时定远大将军,贵赤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

  • 子华

    读音:zǐ huá韩有子华子,因以为氏。(见《万姓统谱》)鲁有子华氏。(见《路史》)

  • 诸御

    读音:zhū yù齐简公臣诸御鞅后。(见《姓考》)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见《吕氏春秋·慎势》)

  • 木易

    读音:mù yì【源】 北魏时代北多兰部有木易姓(7,12,21)。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有木易于,为多兰部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