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ún

【源】①夏时同姓诸侯斟寻氏(故城在今山东潍县西南50里之斟城)后为寒促所灭,子孙因以寻为氏(6,7,12,15,60)。一说系自姒姓(15),又说系自曹姓(12,21)。②系自嬴姓(17)。少昊氏之后,嬴姓国有寻氏(8,60,62)。 【变】一作鄩(12)。 【望】河南(17),河内(418)。 【布】台湾(64,68,261)、北京、湖南长沙、衡阳、浏阳、黑龙江穆棱、山东曲阜等地均有此姓。 【人】寻穆,汉时人(17)。寻绍舞,清雍正癸丑进士(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沾化,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临汾,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湖南之益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一并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寻氏, 亦作‘’。曹姓, 古斟之后。或言与夏同姓。今潍州东五十里尚有亭 (当在今山东潍坊西南)。”又,《姓氏考略》 注引 《广韵》则云: “夏同姓诸侯斟氏之后。”且称: “古代寻氏居住的地点在今河南巩县到洛阳一带。”与郑樵所注亭, 相距甚远。② 《姓氏考略》注 《路史》 云: “少昊后赢姓国有寻氏。”望出河内。《姓氏词典》: “与秦同祖的一支,地点在浔阳,即今江西九江。”

汉代有寻穆; 晋代有寻会; 唐代有寻相,刘黑闼将; 明代有寻适,洪武初任广西按察使; 清代有寻绍舞,雍正癸丑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Wèng【源】见《正字通》(86)、《万姓统谱》(15)。 【变】今亦俗作〔瓮〕。 【布】河北隆化(344)、山西汾阳(278)、河南镇平(62)、息县(302)、台湾台北、台中(68,261)

  • 读音:yùn鲁大夫食邑于郓,后以为氏。(见《姓谱》)

  • 尤坑

    读音:Yóukēng赫哲族姓氏。乃尤克拉哈拉之别译,又作奇楞哈拉。因 “齐木因河” 而得名,后或改为单姓“尤”,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字“尤”而得。

  • 读音:Yuán【源】 见《姓苑》(7,9),《广韵》(11),一说,爰氏之后(17)。【望】 陈留(17,418)。【布】 北京有此姓(91)。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市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

  • 尼佳

    读音:Ní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乌尔锡河、沈阳、杏山等地(23,63,180,260)。【变】 后改为尼氏(180)。清代满族姓氏。散处沈阳、乌尔锡河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

  • 博爾濟克

    读音:Bóěrjìkè【源】 ①金时女真人姓(24)。②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扎鲁特、科尔沁等地(23,63,260)。【人】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巴颜之妻为博尔济克氏(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扎

  • 读音:zú【源】 见《姓苑》(15,21)。【布】 大陆有此姓(73,91)。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亦载,未详其源。

  • 独孤

    读音:dú gū后魏代北有三十六部,有伏留屯,为部大人,居于云中。和平中,以贵人子弟镇武川,因家焉。伏留屯之后有俟尼生库者,后嗣司空生信。又高护自高丽归,赐姓独孤氏。(见《元和姓纂》)其先本姓刘,出自

  • 石抹

    读音:shí mǒ【源】 ①契丹太祖后萧氏,能用兵。金灭契丹,易萧氏为石抹氏,见元许谦《白云集》(71)。一说,石抹在辽为述律氏,号称后族,辽亡,遂讹述律为石抹氏,见《元史·石抹也先传》(57)。因此

  • 库汉

    读音:kù hàn西魏赐武川人王勇为库汉氏。(见《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