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Níng

【源】 ①系自嬴姓。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氏(15,21,60)。②宁、甯本一姓,春秋时卫大夫甯俞之后(10,21,60)。③清满洲八旗姓宁古塔氏、宁佳氏等后均有改为宁氏者(180,181)。今满族姓(344)。④蒙古族姓(344)。【望】济南(62,418)。【布】今大陆宁、甯二姓因均简化为宁,已无法区分。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多此姓。6省宁姓约占全国汉族宁姓人口63%。【人】宁赵,六国时人,见《史记·秦始皇本纪》(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黄骅,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邱北,四川之合江、南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水族、布依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归 “平声”部。《姓氏考略》注其源: ①其引 《姓氏急就篇·注:》云:“寧(宁)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氏。”此以谥为氏,系出嬴姓。②又注:“一曰寧、甯本一姓,卫大夫甯俞之后。”③为清代满族姓氏宁佳氏、宁古塔氏所改。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或音nìng,亦现行姓氏。

春秋时齐有宁戚;卫有宁嬴;又,楚有宁国,赵有宁越;汉代有宁昌;宋代有宁时凤;明代有宁全,汤阳训导。

猜你喜欢

  • 章依

    读音:Zhāngyī【综】 清驻防杭州八旗中有章依氏(256)。又有张依氏(254),〔张依〕似即章依之异译。

  • 读音:Cháo晁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景王的小儿子王子朝被哥哥周敬王窃取了皇位,为避难逃至楚国。后代遂以王子朝名字的音近字为姓氏,是为晁姓。二也是以祖辈名为姓氏。春

  • 读音:xiá【源】①瑕,春秋时晋詹嘉食邑(故城在今河南灵宝西,历史上称为晋河外之瑕),以邑为氏(17)。②周大夫瑕禽食采于瑕(故城在今山西临猗西南临晋),因以为氏(7,21,60)。 【望】齐郡(17

  • 读音:Shū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考》注云: “以器具为姓氏。元有梳蛮塔。”

  • 太史

    读音:tài shǐ【源】 ①春秋时齐太史子馀之后。以官为氏(7,12,21,60)。②春秋时蔡仲之后有太史氏,见《路史》(60,62)。【望】 齐郡(17,62,418)。【布】 北京、辽宁沈阳等地

  • 郭兒剌思

    读音:Guō’ěrlásī【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姓中有郭儿剌思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郭尔罗斯(24)、《辽金元姓谱》作〔郭儿剌䚟〕(33)。

  • 客下

    读音:Luòxià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汉武帝时落下闳善天文、地理、历数,巴郡阆中人。《神仙传》有落下公。” 此“以地为氏”。一作“洛下”。《姓氏辨误》 云

  • 读音:Mán【源】 ①荆蛮之后,本姓蛮,后世音讹。遂为瞒氏,见《风俗通》(1,7,11,12,15)。②其先原姓盘,后改焉(7)。③长狄鄋瞒,春秋时夷国,防风氏之后,漆姓,其后有瞒氏(60,62)。鄋

  • 莫輿

    读音:Mòyú【源】源出鲜卑人(70)。代北人姓(7,17,27,60)。 【变】①北魏时改莫舆氏为舆氏,见《魏书·官氏志》(7,12,17,27,60)。②亦作〔幕舆〕(62)。历史上代北地复姓。《

  • 蔑里克

    读音:Mièlǐkè《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新元史》 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蔑里克·散里。”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