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羽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晋韩起庶子曰子羽,其后以字为氏(6,7,12,21)。②卫、郑皆有行人(官名,秋官之属,掌朝觐聘问之事)子羽,其后皆有子羽氏(17,60)。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晋公族子羽之后,为楚随邑大夫,卫有行人子羽。” 乃以字为氏,系出姬姓。然支属有别。② 《姓氏考略》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卫、郑皆有行人子羽; 晋韩起庶子曰子羽,其后以字为氏。” 此则出自韩氏 (按: 韩之先与周同宗,亦姬姓)。
【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晋韩起庶子曰子羽,其后以字为氏(6,7,12,21)。②卫、郑皆有行人(官名,秋官之属,掌朝觐聘问之事)子羽,其后皆有子羽氏(17,60)。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晋公族子羽之后,为楚随邑大夫,卫有行人子羽。” 乃以字为氏,系出姬姓。然支属有别。② 《姓氏考略》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注云:“卫、郑皆有行人子羽; 晋韩起庶子曰子羽,其后以字为氏。” 此则出自韩氏 (按: 韩之先与周同宗,亦姬姓)。
读音:Zhuāngguō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落,属母系氏族。图腾为房柱,以 (氏) 族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Sì【源】 系自姬姓。郑穆公子,字子驷,其孙乞,以王父字为氏(6,7,9,11,17)。【望】 荥阳(17,60,418)。【布】 湖北钟祥有此姓(388)。【人】 驷偃,春秋时
读音:Dūjiā【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辉发、索伦等地(23,63,180,260)。 【变】后改为都氏(180)。 【人】清宗室觉罗阴德保之妻为都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辉发、索伦地
读音:Hēih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望】金源(7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辉罕〕(24)。
读音:Zēng【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山东利津(356)、安徽淮南(362)、广西合山(367)、甘肃民乐(378)、山西交城(350)、河北卢龙(289)、河南巩县(30
读音:Shèyáng【源】 春秋时秦国叶阳君之后(6,9,11,17,60)。【人】 叶阳通,汉时谏议大夫(6)。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元和姓纂》注云: “以封地为姓
读音:Páo/Paur,Pau【综】 源出不详。山西平陆有此姓(298)。
读音:Wūhèlī【源】 元人之姓(24)。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道其祥。元人塔塔图该妻为乌赫哩氏。
读音:ēn【源】 ①舜后有恩氏,老子之后有恩氏,见《路史》(60,62)。②春秋时陈大夫成仲不恩之后,见《风俗通》(1,7,9,12,17)。③系自嬴姓。秦始祖伯益之裔恩成(一说为大费之子)之后,见《
读音:mò lú【综】 吐蕃人姓。唐时鄯州节度使尚婢婢,姓没卢名赞心,牙羊同国人,见《唐书·吐蕃传》(21,60,70)。鄯州节度使尚婢婢,姓没卢,名赞心牙羊同,国人世为吐蕃。(见《唐书·吐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