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淵
【源】 春秋时齐顷公之子公子湫,字子渊,其后以为氏(4,17,60)。【变】 在《姓纂》中林宝因避唐高祖李渊之讳,将子渊改写作〔子泉〕(4,60),实无子泉氏。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据《世本》注云: “齐顷公之子公子渊字子渊之后。《姓纂》避唐讳作‘子泉’。”
【源】 春秋时齐顷公之子公子湫,字子渊,其后以为氏(4,17,60)。【变】 在《姓纂》中林宝因避唐高祖李渊之讳,将子渊改写作〔子泉〕(4,60),实无子泉氏。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据《世本》注云: “齐顷公之子公子渊字子渊之后。《姓纂》避唐讳作‘子泉’。”
读音:Rě《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称: “宋有喏嵬。”未详其他。
读音:Yáo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 注 “滛”,以为 “淫” 之讹。然“淫”亦有yáo音。(见《康熙字典》)。
读音:Shǎnjiě历史上西羌复姓。《康熙字典》 收载,其据《转注古音》 注“”云: “西羌彡姐(按:‘彡且’ 即‘彡姐’ 之省),见 《汉书》。今西羌尚有此姓
读音:Wùlǔwù【源】 元时蒙古人姓(13,57)。兀鲁兀为蒙古尼鲁温部一支,由兀鲁兀台后裔组成(397)。《元史》作〔兀鲁兀台〕,其先剌真八都(一作琳沁巴丹),以材武雄诸部,生五子,名兀鲁兀台、忙
读音:Lǐn/Liin【源】 系廪姓所改(63)。
读音:yǎ【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郑公族之后,见《路史》(17,62)。 ②清满洲人姓,世居吉林乌拉(23)。清驻防杭洲满洲八旗有雅姓(254)。【布】 安徽淮南(362)、浙江上虞(279)、陕西
读音:yū qiū【源】 於馀丘为周时小国(故城在今山东临沂北),后世省馀字,以於丘为氏(60,62)。【变】 亦作〔於邱〕(17)。【人】 於丘峤,汉地宛朐人(2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读音:tái【音】 读怡、胎二音,且源出不同,易分两姓(19,63)。【源】 源出有台氏之后。后稷母姜嫄,为有台氏女(60)。【望】 武功(60)。【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人】
读音:Dǎn【音】 亦音井(Jǐng)(15,21),系古井字。【源】 非汉族姓(9)。见《康熙字典》(22,80,81)、《直音》(15,21)。【望】 扶风(17,418)。【布】 清时四川有此姓
读音:Zīpī《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姓觿》 注云: “以祖辈名字为姓氏。《世本》云: “莒子兹丕之后。”莒乃赢姓之国。故此当以名为氏,系出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