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ì

【源】 ①相传夏禹之母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9,11,21,60)。一说,姒姓为伯鲧之姓。鲧为尧之崇伯,尧赐鲧姓姒。禹为其子。春秋时杞国为姒姓之裔国(7,12)。 ②相传少昊子台骀封于诸汾川,其后有沈、姒、蓐、黄等国(7,11)。当以国为氏。周文王之母为太姒,出自姒国。 ③北魏时改姒先氏为姒氏(27)。又,北魏时渴侯氏后改为姒氏(6,21)。但据今本《魏书·官氏志》载,渴侯氏改为缑氏(27,70),并非改为姒氏。【望】 辽西(418)。【布】 陕西城固(383)、浙江绍兴禹陵乡、萧山、温州、杭州、四川峨眉、峨边、云南鲁甸、上海、北京、天津、河南杞县、江苏苏州、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均有此姓。【人】 姒敬叔,春秋时敬叔仕齐,食采于鲍(21)。姒昂,明时蒲州人,正德举人,官通判(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浙江之嵊县、四川之长寿、山西之太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先》、《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伯鲧之姓。鲧为尧崇伯,赐姓姒氏。其子禹,受舜禅为夏家,至桀而绝。杞国为姒姓之后。王莽时封夏后辽西姒丰为章功侯。” 《姓氏考略》据《论衡》注云: “禹母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姓。”“薏苡” 多年生草本植物,果为卵形,果仁白色,叫薏仁米,可供食用和药用。俗或称“药玉米”、“回回米”。吞薏苡而孕,传说而已,不足为训。仅供参考。②郑樵又注: “姒先之为姒。”“姒先”,或作 “似先”,高丽族姓氏,故此 “”则出自高丽族。

元代有姒庸道,陕州人,米脂知县; 明代有姒昂,襄阳通判。

猜你喜欢

  • 鮑俎

    读音:Bàozǔ【源】 代北复姓(7,12,44,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Pǒ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榆次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珠爾奇

    读音:Zhūěrqí【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萨尔哈占(23,63,180,260)。 【变】亦作〔朱尔奇〕(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萨尔哈占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

  • 读音:Cù【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河南洛宁有此姓(294)。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

  • 读音:xiè【源】 见《姓苑》(21,60,62)。燮父之后有燮氏(60,62)。【布】 北京、湖北武汉等地均有此姓(91)。【人】 燮元图,宋时湘潭人,咸平进士,三台御史(21,60)。现行较罕见姓

  • 古諾恩

    读音:Gǔnuò’ēn【综】 清正白旗满洲领催布萨哩之妻为古诺恩氏(260)。

  • 读音:Bèi【源】 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8,60)。即鄁(60,61)。极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姓氏词典》据《路史》 注云: “源于子姓,系殷商时微子的后代。”

  • 读音:Miào【音】又音穆(Mù)、谬(Miù)(19,60,63)。【源】①系自嬴姓。秦穆公之后,以谥为氏(7,12,17,60)。②满族姓(344)。【望】兰陵(17,418)。【布】分布较广,约

  • 甘光

    读音:gān guāng甘昭公子成公,世官王所,有甘光氏。(见《路史》)

  • 读音:Yū於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据说黄帝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脚的历史,被封于内乡,其子孙后代以於为姓,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二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