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蘭
【源】 代北姓。北魏时多兰部大人,以部为氏(7,12,27,60)。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后魏初多兰部大人,因氏焉。”此当以部为氏。
【源】 代北姓。北魏时多兰部大人,以部为氏(7,12,27,60)。
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后魏初多兰部大人,因氏焉。”此当以部为氏。
读音:Dìsā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据《姓谱》云: “田广孙田癸为第三氏。” (按:癸,或作“登”。)亦以次为氏,出田氏。参见“第”条。
读音:Luōyinā【综】 西夏人复姓。一作〔啰尼征〕(205)。
读音:Wòěrnà【源】元时人姓(57)。斡耳那,亦译作斡剌纳儿,系蒙古部落名,以部为氏。【变】①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斡尔喀〕(24)。②脱怜,斡儿纳氏,元至治三年任南台御史,见《至正金陵新志》(
读音:Xiū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玛(180,260)。【变】 ①后改为修氏(180)。②亦作林佳(63)。
读音:Ní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Dǔn【源】 春秋时郑公族趸之后,以名为氏,见《姓源》(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其注云:“极罕见姓。”未详其源。
读音:tài bó【源】 系自姬姓。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文王之父),为周之太伯,其后以为氏(12,21,60)。周古公即周太王,亦称古公亶父,初居邠,狄人侵入,迁于岐山之下,始国号周,后武王追封为太
读音:Qiáo【源】 傈僳族姓。以荞麦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之姓(228)。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云南(228)、山西大宁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湖北之武昌、利川
读音:Ābēi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由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Shǔ/Shuu【源】见《篇海类编》(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