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利孫

利孫

读音:Lìsūn

【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公孙食邑于利,因以为利孙氏(7,12,17,60)。②春秋时楚国公族之后,见《路史》(17,60)。【人】 汉时东莱太守任康,娶利孙氏女(7,12)。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晋大夫公子利孙,其后氏焉。”此以字为氏,系出姬姓。(按: 《姓氏考略》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晋大夫公孙食邑於利,因为利孙氏。”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则作: “晋大夫孙,食邑于利,因为利孙氏。” 皆与郑樵所注不同。然而,“” 乃楚邑,其地在今湖北利川,不闻晋之利邑在何处。若为楚邑,晋大夫何能采食? 故从郑说。) ② 《姓氏考略》 注引《路史》 云: “楚有利孙氏。” 疑此系以邑为氏,当系出芈姓。

汉东莱太守任秉娶利孙氏。

猜你喜欢

  • 读音:tuán见《姓苑》。

  • 读音:bì【源】 春秋时郑大夫食邑于邲(故城在今河南郑县东),后以地为氏,见《姓源》(17,60)。亦见《姓苑》(15,2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初见于 《姓苑》。《姓氏词典》据《姓

  • 閉珊

    读音:Bìshān【源】 霑益州(元置,故城在今云南曲靖东北)乌蛮姓(60,62)。云南乌蛮部族乃今纳西、傈僳等民族之先民。【人】 闭珊居集,唐时霑益州乌蛮人,精卜筮之学,夷中称为筮师(21,24)。

  • 達卜拖勒

    读音:Dábǔtuōlè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援引 《瑷珲县志》收载。未详其他。

  • 读音:Tú涂氏源于智氏,主要是以水为姓。战国时,晋国大乱,“三家灭智”,智伯被杀,殃及智氏族人,智家的土地财产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智徐吾(六世祖,智申之弟),时任晋国涂水大夫,以

  • 读音:jué【音】 亦音Jué(17,77,61)。【源】 ①黄帝之后,姞姓之裔,周时蹶父之后(11,17,60)。②春秋时晋大夫韩厥之后(17)。【望】 河南、济南(17,60,418)。【布】 大

  • 读音:Yú【源】 见《姓苑》(15,21,24)。或以所业为氏,如樵氏之类,见《姓氏寻源》(60,62)。【布】浙江江山(325)、四川成都、上海(91)、台湾屏东(68,261)、山西原平等地均有此

  • 奧里

    读音:olǐ【源】 东晋末,游牧于饶乐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库莫奚部族有奥里氏(17,62)。至金时为金人姓,奥里源出奚姓,为辽时33部之一,附姓述律(萧)氏中,后得称萧氏(7

  • 由章

    读音:yóu zhāng【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族之后有由章氏,见《潜夫论》(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潜夫论》 云: “ (春秋)卫姬姓后有由章氏。”

  • 读音:dòu【源】 ①春秋时楚国有豆氏,见《路史》(60,62)。②汉时校尉豆如意,从卫青破匈奴,以有功封关内侯,其后有豆氏(60,62)。③北魏时改代北赤小豆氏为豆氏,见《魏书·官氏志》(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