儇
【源】 黄帝25子得姓14人,其一为儇(9,11,17,60)。 【变】 亦作嬛、还、旋(60,62)。
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上古姓,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别为十二姓,其中有儇氏(亦作嬛氏)。”《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云:“‘黄帝之后有儇氏’。一作 ‘嬛’,又作 ‘还’,亦作 ‘旋’。”
一音xuán。
【源】 黄帝25子得姓14人,其一为儇(9,11,17,60)。 【变】 亦作嬛、还、旋(60,62)。
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上古姓,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别为十二姓,其中有儇氏(亦作嬛氏)。”《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云:“‘黄帝之后有儇氏’。一作 ‘嬛’,又作 ‘还’,亦作 ‘旋’。”
一音xuán。
读音:fú yú吴有凫臾氏。(见《路史》)百济之夫余,音转为凫臾氏。(见《通志·氏族略》)
读音:bì【源】 ①见《姓苑》(21,24,60)。燧人氏四佐之一必育之后(60,62)。②古“必”与“毕”相通,必氏或即毕氏(60,62)。③邲氏改为必(91)。④阿昌族姓(142)。【布】 云南有
读音:Niújiǎo《姓氏词典》收载,其注据《简明中国通史》云: “系上古夏之先族,源於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未详其他。
读音:Móyuè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舒穆禄村(23,63,180,260)。【变】 一作〔谟岳络〕(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舒穆禄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读音:Gàoxīng【综】 汉时有告星赐,见《容斋随笔》(63)。
读音:Qī【源】 见《万姓统谱》(15,21)。现有㭍、柒两姓,㭍当系柒之俗写。【变】 或与七相通(91)。【布】 山东新泰(359)、广东顺德(363)、甘肃民乐(378
读音:dà luò jì【综】 北魏孝文帝改南方大洛稽氏为稽氏,见《魏书·官氏志》(6,12,17,27,44)。姚薇元考证:大利稽、〔大俗稽〕、〔大落稽〕均为大洛稽之异译。汉隶书“伏”作“4
读音:Túmén【源】 清满洲八旗姓。源出金时女真人陀满氏(23)。世居乌喇(23,63,180,260)。【变】 一作〔图门〕(180,260)。【人】 图们青,清正
读音:Sīmǎ【源】 ①周宣王时重黎裔孙程伯休父为司马(相传为少昊帝所设官,为天下军事长官,《周礼》属夏官),克平徐方,赐以官族为司马氏(1,6,7,12,17)。②春秋时宋公族有司马氏(17)。③春
读音:Bùrèā现行佤族姓氏。今云南之沧源有分布,原意为“酸柏树下的人”,后或改从单姓“字”。沧源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