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wǔ

【源】 ①春秋时楚公族有仵氏,见《路史》(17,60)。②明时凤阳仵璪,原姓午,初为英山县令,后寻迁翰林学士,赐姓仵,官至文华殿大学士(62)。【望】 魏郡、襄阳(7,17,21,418)。【布】 宋时湖北襄阳多仵姓(7,9)。福建莆田(60,62)、台湾(64,68,261)、山西汾阳(278)、平陆(298)、陕西(92)、山东济南、北京、青海西宁、辽宁丹东等地均有此姓。【人】 仵戎,春秋时晋人(7)。仵良翰,宋时大名府人,宣和六年登科(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洪湖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路史》 注云: “楚公族有仵氏。”则此当系出芈姓。②或为午姓所改。《姓氏词典》 注云: “明代仵璪,本姓午,后升任翰林学士,赐姓仵。”

《姓氏急就章》 有仵终古; 晋代有仵戎; 宋代“蒲田多此姓”; 元代有仵正臣; 清代有仵魁,乾隆壬辰进士。

猜你喜欢

  • 侯樹

    读音:Hóush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达薄干

    读音:dá bó gān高车十二姓,六曰达薄干氏。(见《魏书》)即达步干氏。

  • 读音:Liú/Liou,Lyou【综】源出不详。山东沂水有此姓(332)。

  • 不第

    读音:bù dì帝乙元子微子开,纣之庶兄也,武王封之于宋,今之睢阳是也。宋孔氏、祝其氏,云云不第氏。(见《潜夫论·志氏姓》)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帝乙元子

  • 读音:hé【源】①春秋时齐地,以地为氏,见《路史》(60)。②为阖姓所改(60,62)。亦见《姓苑》(15,21,24)。 【望】汝南(418)。 【布】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人】盍著,

  • 读音:Yǐ【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浙江上虞(279)、山西平陆(298)等地均有此姓。《姓氏词典》引《姓谱》收载。未详其源。(按:当以器具为氏,如桌氏、橜氏之类。)

  • 读音:Jiǎn【源】 ①系自姬姓。減氏之先为晋公族大夫,骊姬之难,晋废公族,因谓其人为減氏,见《姓氏急就篇》注(60,62)。②系自芈姓。楚公族有減氏(8,60)。③巫咸氏之后(15,21,60)。【

  • 读音:Bì/Bih【源】 见《姓苑》(15)。肹即肸,古地名,故城在今山东鱼台西南,或以地为氏(62)。【人】 肹子,周时人。齐威王使肹子守高唐,赵人不敢东渔于河(15)。

  • 赫佳

    读音:Hèjiā【源】清时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雅兰、讷殷等地(23,63,180,260)。【人】清镶蓝旗满洲前锋常保住之妻为赫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雅兰及讷殷地方,乃满八姓之一。《

  • 南丘

    读音:nán qiū【源】 鲜卑人有南丘氏,见《西秦录》(60,62)。亦见《姓苑》(9)。历史上鲜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西秦录》注云: “鲜卑有南丘氏。”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