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上陽

上陽

读音:Shàngyáng

【源】 ①以邑为氏(60,62)。上阳为周时北虢之都,故治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村。②周定王之母弟刘康公,食采于刘(故城在今河南偃师西南),亦称王季子,其后有上阳氏,见《路史》(60,62)。③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仲同封于虢(故城在今陕西宝鸡西,亦称西虢)。虢叔之后,有上阳氏,见《姓源》(17,60,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①其据《路史》注云:“刘康公后有上阳氏。”刘康公为周匡王姬班之少子,故此当系出姬姓,“以邑为氏”。②又注:“虢叔后有上阳氏。”虢叔,《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是乃文王之弟,文王封之于虢,因称虢仲、虢叔。虢仲之虢为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之虢城;虢叔之虢,为东虢,为郑武公所灭。其地在今河南荥泽县虢亭。《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注“东虢”、“西虢”曰:“周武王封其弟……”,与《左传》不同。虢叔之后,自然亦当系出姬姓。③《中国姓氏大全》称:“西周时北虢都城名上阳(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以邑名为氏。”(按:北虢乃虢仲之别支,都上阳,当以地为氏,此亦系出姬姓。又:《中国姓氏大全》称:“西周时西虢开国君主、周文王弟虢叔”云,有背史实,虢叔封于东虢,西虢之始封君为虢仲,亦北虢之祖。)

猜你喜欢

  • 越强

    读音:yuè qiáng代北人姓,后魏改为越氏。(见《魏书·官氏志》)《姓氏词典》 引《古今姓氏书辨证》 收载,其注云: “即越彊氏。”详见“越彊”条。

  • 读音:Jiān【综】 据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载,煎巩,羌人,见《赵充国传》(6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据《汉书》亦收。未详其源

  • 車折

    读音:Chēzhé【综】 东魏建州剌史姓车折,名于洛,见《周书·杨标传》(27)。

  • 读音:Cái【源】 见《姓苑》(15,21,62)。【布】 安徽淮南(362)、山西平陆(298)、汾阳(278)、河北乐亭(334)、广东顺德(363)、台湾澎湖、宜兰(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碩佳

    读音:Shuòjiā【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五八泰之妻为硕佳氏(260)。

  • 读音:Hóng弘姓源于祖上名字。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为国君所器重,其后世子孙遂以弘字为姓。弘姓早期活动于河南。弘姓历史人物有唐代高僧弘忍,禅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创南、北二宗,为禅门南北

  • 读音:Jì【综】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台湾(68)、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运城等地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 卓啓斯

    读音:Zhuōqǐsī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哈达地方,为蒙八族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洪鄂撖

    读音:Hóng’è hàn【综】 清正蓝旗满洲前锋三官保之妻为洪鄂撖氏(260)。

  • 读音:tán【源】唐时“武陵蛮”之姓(27,60,62)。亦见《姓氏寻源》(60,62)。 【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人】潭元澄,唐时岚州刺史(11,17)。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天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