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崙厪⾻思

⾻崙厪⾻思

读音:Gǔlúnjìngǔsī

【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族第九姓为骨��厪骨思氏,见《路史》(60,63)。【变】 亦作〔骨��厔骨思〕(60)、〔骨��〕(19,21)、〔骨仑屋骨〕,即葛逻禄氏(421)。

猜你喜欢

  • 阿薄干

    读音:ā bó gān与“阿伏干”同。历史上代北地区之三字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注“阿伏干”云: “代北人姓,后魏改为阿氏。一作 ‘阿薄干’、‘阿步干’。”

  • 读音:Bó薄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自姜姓。古时有薄国,相传为炎帝后裔的封国,薄国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称薄姓。二是以采邑为姓氏。春秋时,宋国有大夫被封于薄城(今河南商丘北

  • 當納

    读音:Dāngnà【综】 白马人姓。世居四川,甘肃交界地区,当纳,在白马人语中义为黑熊,汉姓为熊(220)。

  • 觟陽

    读音:Huày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汉有中山觟阳鸿,以孟氏 《易》教授。见《后汉书·儒林传》。一云: 当以地为氏。”或作 “鲑阳”。

  • 牒云

    读音:dié yún魏内入诸姓有牒云氏,后改为云氏。(见《魏书·官氏志》)北齐营州刺史,汉中公牒云乐。(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 读音:Náo【源】 见《清通志·氏族略》(23)。【布】 四川中江(345)、湖南宜章(377)、北京、上海(91)、台湾新竹(64)、台北(68,261)、安徽阜阳、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  

  • 鬬耆

    读音:Dòuqí【源】 楚斗伯比之孙斗耆仕晋,因氏,见《姓氏英贤传》(12,62)。一说斗耆为楚武王令尹,因氏,见《姓源》(17)。【变】 亦作〔斗祁〕、〔斗祈〕(17)。

  • 读音:Mǎi【源】 ①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有买氏(5,60)。 ②系自姜姓。春秋时许悼公之后有买氏(17)。 ③系自嬴姓。春秋时莒子密州,字买朱,其子孙以字为氏(60,91)。 ④太岳

  • 读音:Suì【源】 艾岁氏之后,以岁为氏(60,62)。【布】 明时邓州(故城在今河南邓县外城东南)有岁氏(15,21,24),今甘肃永昌(392)、台湾高雄(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

  • 读音:jià姓见《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