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香河县志

香河县志

①十一卷。明沈惟炳纂修。沈惟炳,号炎洲,湖北孝感人,万历进士,历官香河县知县、通政史、工部侍郎、吏部左侍郎。香河旧无县志,沈惟炳任知县后,以前县令沈万钶辑县志稿为底本,参证府志及邻县志乘,并广征杂记,纂修成书。万历四十八年(1620)刻印,各卷依次为天文、地理、建置、田赋、兵防、礼乐、秩官、选举、人物、杂志、艺文。此志以序例及图冠其首。人物先戚畹,艺文先宸翰,以示尊君。事有可取者,无论离任名宦或已故乡贤,皆列传中。明人修志,大体如此。然此志坚持“旧闻可疑者宁缺,佳事不属者宁割,但使楮毫传信,母图缃帙取盈”,则在明县志中属难能可贵。此志学校无专目,学官入建置,学田入田赋,较欠妥。庙寺不入建置而入杂志,亦考虑欠周。②十一卷,清刘深纂修。刘深,号渐蓼,山东淄川人,康熙进士,曾任香河县知县。《香河县志》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共十一卷,目录同前志,其下有子目九十一。此志秩官、选举等表,均附其人之略历,合于史裁。此志于明清两代人口变化情况记述较详,其田赋一门叙明初至嘉靖中叶人口增加情况很细,而嘉靖中叶至万历,人口则不断减少,这为后人研究当时社会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此志于文庙祭器各载其全,而叙云实无其半,则不合史法。

猜你喜欢

  • 尚书大传辑校

    八卷。清陈寿祺撰。陈寿祺曾辑校《尚书大传》四卷,《补遗》一卷,题汉伏胜撰,已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附之于经解之末,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此《尚书大传》乃张生、欧阳生所述,只不过源出于伏胜罢

  • 振绮堂书目

    四卷。清汪宪编。汪宪(1721-1771),字千陂,号鱼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十年(1745)进士,曾任刑部主事,迁陕西员外郎。出身书香世家,代有藏书之富,藏室名为“振绮堂”。此目收书三千余种

  • 日讲礼记解义

    六十四卷。是编为康熙帝讲晏旧稿,未及成帙,乾隆元年,始诏令儒臣排纂颁行。康熙有言: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又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诚以礼者,范身之是而兴行起

  • 道德真经集义

    ①二十卷。元刘惟永(生卒年不详)、丁易东(详见《周易象义》)合撰。刘惟永,字月屋,元道士,任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赐号凝远大师。与丁易东合撰《道德真经集义大旨》三卷、《道德真经集义》三十一卷,今存十七卷。

  • 蒿盦论词

    一卷。冯煦(1843-1927)撰。冯煦字梦华,号蒿盦,晚号蒿叟,辛亥后称蒿稳公,江苏金坛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年后,以京察一等,外放安徽凤阳府知府。自

  • 清风亭稿

    八卷。明童轩(1425-1498)撰。童轩,字士昂,鄱阳(今属江西)人。景泰二年(1415)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历任寿昌知县、云南提学佥事。成化初,以右副都御史总制松潘军务,后又进南礼部尚书。著有

  • 古兵符考略残稿

    一卷。清翁大年编撰。翁大年,字叔均,江苏吴江人。尚有《陶斋金石文字跋尾》一卷、《旧馆坛碑考》一卷等著述数种。其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此书是为了补正瞿中溶所著《集古虎符鱼符考》而编写的。罗振玉得了此书稿后,

  • 钦定西清古鉴

    四十卷。清梁诗正、蒋溥、汪由敦、嵇璜、裘曰修、金德瑛、观保、于敏中、董邦达、王际华、钱维城等十一人奉敕编撰。另有监理二人,摹篆二人,绘画七人,缮书四人,校刊六人,监造五人。梁诗正(1697-1765)

  • 影宋绍熙本穀梁传

    十二卷。晋范宁撰。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传至两宋之时,逐渐稀少,除注疏本外,单刻本不多见。此本原为宋绍熙年间(1190-1194)余仁仲万卷堂刻本,有很高的价值。其书共分十二卷,按春秋十二公,每公为一

  • 古人几部

    六卷。清陈允衡撰。陈允衡字伯玑,南昌(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曾选编明人诗集数十余种,作《诗慰丛书》。明人陆叔度著《古人几部》一书,记载古代成大功、定大策者。陈允衡以为,古人亦有功成而身死,名立而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