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颜鲁公集

颜鲁公集

十五卷。《补遗》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唐颜真卿(709-785)撰。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24)举进士,开元二十四年(726),登拔萃科。任醴泉县尉,累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时,与其兄颜杲卿起兵抵抗,有十七郡响应,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攻克魏郡。长安陷落,颜真卿弃郡渡河,至凤翔。任宪部尚书,迁御使大夫。后为李辅国所忌,贬为蓬州长史。后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封鲁郡公,故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书法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也称“颜体”,对后世影响甚大。据因亮《颜鲁公行状》和令狐恒《颜鲁公神道碑铭》载,颜真卿著作甚丰,有《卢陵集》、《临川集》、《吴兴集》等。但原书均已早佚。北宋时,有吴兴沈氏采缀遗佚,编成《颜鲁公集》十五卷。刘敞为三序。但称沈侯而不著名字。嘉祐年间,又有宋敏求收集其遗文,另行编本,亦作十五卷,江休复《嘉祐杂志》极称“其采录之博”。然至南宋时,亦多漫漶不完。南宋嘉定年间,留元刚守永嘉,得宋敏求所编《颜鲁公集》残本十二卷,失其三卷,重新编次。乃以所见颜真卿文别为补遗,并撰年谱附之,自为后序,仍为十五卷。但沿及明代,亦不甚传。今世所行乃万历中颜真卿裔孙颜允祚所刊。脱漏舛错,尽失其旧。独此本为锡山安国校刊行世。虽已分十五卷,然犹留元刚原本。颜真卿大节,炳著史册。文章典博庄重,亦称其为人。集中《庙亨议》等篇,说礼尤为精审。特收拾于散佚之余,即留元刚所篇,亦不免阙略。今考其遗文之见于石刻者,往往为留元刚所未收。谨详加搜集,得殷府君夫人《颜氏碑铭》一首,《尉迟迥庙碑铭》一首,《太尉宋文贞公神道碑侧记》一首,《赠秘书少监颜君碑碑侧记》、《碑颜阴记》各一首,《竹山连句诗》一首,《奉使蔡州诗》一首。明嘉靖年间,吴郡都穆编订为正集十五卷,补遗一卷。后由锡山安国校刊行世,为目前所有最早版本(曾被收入《四部丛刊》)。此书前有嘉靖二年(1523)杨一清序及宋人刘敞序。其中,卷一为奏议,卷二至卷三为表,卷四至卷九为碑,卷十为墓碣、墓志、祭文之属,卷十一为书帖、赞、题名,卷十二为序,卷十三至卷十四为记,卷十五为诗。补遗收有诗文十五篇,并附有《颜鲁公年谱》(留元刚撰》、《颜鲁公行状》(因亮撰)、《颜鲁公神道碑铭》(令狐恒撰)及新、旧《唐书》本传等。明万历十七年(1589)刘思诚又重刻安国刊本,题为《颜鲁公文集》。另外,还有明嘉靖年间锡山安氏铜活字本,万历二十四年(1596)颜胤祚刻本,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皆为十五卷本。唯清道光年间黄本骥所刊《颜鲁公集》为三十卷,内容丰富。《四部备要》已收入。

猜你喜欢

  • 戊申立春考证

    一卷。原题明路士登订。是编首书万历三十六年戊申岁立春正月节,历以洪武初钦天监监正《元统大统历法》推,推天正冬至得岁前十一月初四日癸巳正月初刻冬至得岁前十二月二十日戊寅亥初三刻立春。考古时只云某日冬至耳

  • 满汉字万寿灵官经

    一卷。满州人姓名(满文略),汉字署名先天豁落猛史、火车、三五灵官、铁面公、西河清虚雷坛降乩破胆经,满州名(满文略)。所谓灵官,是指传说中的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又被传为隆恩真君,于宋徽宗时从蕯守坚传符法

  • 衷圣斋诗文集

    清刘光第(1859-1898)撰。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刑部主事,戊戌因陈宝箴荐,与杨锐、谭嗣同、林旭同充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八月太后训政,六人同被诛,史称“戊戌六君

  • 尚书离句

    六卷。清钱在培撰。钱在培字苍益,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首有雍正丁未(1727年)汪惟宪、程川二人的序文,又有“凡例”四则。卷一是《虞书》,卷二《夏书》,卷三《商书》,卷

  • 周易辨正

    一卷。明喻国人撰。国人字春山,湖南郴州人。此书要义说,先儒多是非颠倒,以十为图,以九为书,因作辨十九章,以九为图配天下,以十为书配地,以及河图主生,洛书主克之理。大致是追随刘牧之旧说。第十七辨言,古人

  • 求一术通解

    二卷。清黄宗宪(生卒年不详)撰。黄宗宪字玉屏,湖南新化人,师从丁取忠,学习数学于古荷花池(长沙城东北隅)的白芙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黄宗宪于1874年撰《求一术通解》二卷,书前例言称:“一求定母,旧术

  • 戒庵文集

    二十卷。明靳贵(1464-1520)撰。靳贵,字充遂(一作充道),号戒庵,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编修,历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著有《戒庵文集》。是编为靳贵诗文集,系明蔡羽所

  • 方莲舫杂著

    六种,八卷。清方士淦撰。方士淦字莲舫,定远(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少从鲍桂星受词章之学。咸丰年间赐举人,后擢守湖州。因事谪戍西域,不久赐还归里。所收六种有《啖蔗轩诗存》三卷、《啖蔗轩自订年谱》一

  • 研北杂志

    二卷。元陆友(生卒年不详)撰。陆友字友仁,又字宅之,平江(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事迹详见《墨史》。虞集、柯九思曾同荐陆友于朝,后二人去职,陆友亦罢归,元统元年(1333)冬自京师返还家乡,索居吴下,追忆

  • 新书

    十卷。汉贾谊(200-168)撰。贾谊别号长沙,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早年受学于李斯的学生河南守吴公和荀况学生张苍。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二十二岁文帝召为博士,任太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