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会玉篇

韵会玉篇

二卷。朝鲜崔世珍撰。崔氏生平见“四声通解”。是编部类依《玉篇》,文字排列依《韵会》。大意谓宋朝黄公绍始祛诸韵讹舛之袭,乃作《韵会》一书,循三十六字之母,为入字之次,又类异韵同声之字归之一音不更加切,览者便之。但其萃字虽精而过略,集解颇繁而不节,未免后人有遗珠玉之叹矣。大抵字必类其音而为之韵书,则亦宜必类其形而为之《玉篇》,然后乃可易于指形寻字,而得考其韵矣。今此《韵会》既类其音不类其形,是乃存其韵而缺其篇,宜乎后学之深有所憾者也。故今将《韵会》著其《玉篇》云云。崔氏居朝鲜,中土文字音韵之书见之甚稀,其弃《说文》而取《玉篇》,弃《广韵》而取《韵会》,已足见其识见不广。且以为音响谐声即为韵书,偏旁同者即为玉篇,以致割裂《玉篇》附于《韵会》,于中国文字音韵书之著作原则亦殊为含糊也。有奎章阁藏刊本。

猜你喜欢

  • 孝经皇氏义疏

    一卷。梁皇侃(488-545)撰。清马国翰辑。侃一作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经学家。著述有《论语义疏》、《礼记讲疏》、《礼记义疏》、《孝经义疏》等。《孝经皇氏义疏》,隋志作三卷,唐志同,书已亡

  • 巢云吟馆诗稿

    四卷。清赵凤(生卒年不详)撰。赵凤,字凌霄,号巢云,江苏镇江人,赵芗湖之女,陈国华之妻。清代诗人。工诗善琴曲。在世仅三十七年。此书前有其夫陈国华所写作者小传,汪廷珍所作序言。有扬搢、孙韶所作《三峡归云

  • 别本白石山房稿

    二十六卷。清李振裕(约1685前后在世)撰。李振裕,字维饶,号醒斋,江西吉水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刑、工、户、礼四部尚书,曾督学江南。是集有诗文各十三卷,前后无序跋,

  • 读左日钞

    十二卷。补二卷。清朱鹤龄(详见《尚书埤传》)撰。此书主要采赵汸、陆粲、傅逊、邵宝、王樵五家之书以及诸儒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经传纂解》之阙讹,大抵集旧解者占十之七,出己意者占十之三,所以名曰“钞”。其

  • 黄侍郎年谱

    三卷。清顾镇(1720-1792)辑。顾镇字佩九,号虞东,江苏常熟人,乾隆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著有《虞东文集》、《诗集》等,为谱主门人。谱主黄叔琳(1672-1756),字昆圃,顺天大兴(今属北京)

  • 枢垣题名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未写明编撰年月。但从内容来看,本书似撰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后。全书的断限是:自光绪二年至二十一年十月,备列了这一时期所有军机大臣及军机章京的题名。卷首录有光绪十年三月礼

  • 诗观集

    三十九卷。《闺秀别集》二卷。清邓汉仪(生卒年未详)编。邓汉仪字孝威,江苏泰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时已年迈,与孙校蔚,傅山等同被授为中书舍人,放归。约活动于清顺治、康熙年间。年轻时曾

  • 二王帖

    十卷。明董汉策刻。董汉策,字朝献,生卒年不详,盖为吴江(今属江苏)人。《兼隐斋二王帖》问世后,颇受世人推重,但该帖为木刻,湿燥难调,“过燥则滋腻之态失,稍淫则浸蚀之痕透”,世人抚卷便为此遗憾,故精于摹

  • 孟子杂记

    四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生平详《易象钩解》条。宋代以前,孟子仅列于儒家。《史记》以孟子、荀卿合传,寥寥十数语,叙其生平事迹至为简略。明薛应旗撰《四书人物考》,始采撷他书,以为补传。但薛氏不长于考证,舛

  •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十卷。清鄂尔泰(1677-1745)等奉敕撰。鄂尔泰,满族镶蓝旗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时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世宗死后受命辅政,加至太保。该书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撰写,至乾隆九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