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音韵学丛书三十二种

音韵学丛书三十二种

一百二十三卷。严式诲编。严式诲,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陕西渭南人。这套丛书首列传为司马光撰《切韵指掌图》。书分二十图,在制作体制上它与较早的《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都不尽相同。它对了解宋代语音面貌具有重要价值。宋吴棫撰《韵补》五卷,他取古代韵文《诗经》、《楚辞》以求古音,据古人用韵以求《广韵》二百零六韵的古音分合,为后人研究古音初辟畛域,创立方法。明陈第撰《毛诗古音考》,书成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陈第以《诗经》的押韵反映古音的客观存在,彻底廓清了宋人“叶韵”说的谬误。《屈宋古音考》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书取屈原《天问》以下二十四篇、宋玉作品十四篇考订《楚辞》古音。此书和《毛诗古音考》,互相发明,证明古音。清顾炎武的《音学五书》全面考订《诗经》古音,以求古韵分合。离析《唐韵》以入声配阴声。凡此在古音研究上都具有开创意义。清李因笃《古今韵考》书成于1689年,作者以简短的篇幅概括顾炎武的音韵学说。江永的《古韵标准》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前。此书以《诗》韵为标准,以经传骚子的用韵为佐证,使古音研究更加精密,对后人影响较大。《音学辨微》旨在列举辨音之法,“为有志审音而不得其门径者导夫先路。”《四声切韵表》列《广韵》音系的等韵图,兼有审音述古两方面的意图。戴震《声韵考》四卷,分别考证了反切、韵书、四声原始、唐宋用韵沿革、古音、字母、等韵本末等。《声类表》用《广韵》分韵表现上古音系。段玉裁《六书音韵表》是在修改补充《诗经韵谱》、《群经韵谱》,并改变其体例的基础上,易称《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诗声类》就《诗》韵求古韵分类。王念孙《古韵谱》就古人用韵以求古音,分古韵二十一部。钱坫《诗音表》一书探求《诗经》双音词两个音节之间的声纽关系。江有诰《江氏音学十书》对古音进行了全面研究,成就卓著。夏炘《诗古韵廿二部古音表集说》,是对《诗经》古韵研究的一个总述。严可均《说文声类》据《说文》谐声系统研究古音。由林出腴发起,龚芗农等人校定,严式诲编辑的《音韵学丛书》主要收录了清代音韵学的重要著作,可谓音韵学之集大成者,是治音韵学最完备的参考书。目录:宋司马光撰《切韵指掌图》二卷,附元邵光祖撰《检例》一卷,宋吴棫撰《韵补》五卷,明陈第撰《毛诗古音考》四卷,《屈宋古音义》三卷,清顾炎武《音学五书》三十八卷:《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清顾炎武撰《韵补正》一卷,清李因笃《古今韵考》四卷,清江永撰《古韵标准》四卷、《音学辨微》一卷、《四声切韵表》一卷,清戴震撰《声韵考》四卷、《声类表》九卷,清段玉裁撰《六书音韵表》五卷,清孔广森撰《诗声类》十二卷、《诗声分例》一卷,清王念孙撰《古韵谱》二卷,清钱坫撰《诗音表》一卷,清江有诰撰《江氏音学十书》(已刻三种余嗣出,内三书原末刻):《诗经韵读》四卷、《群经韵读》一卷、《楚辞韵读》一卷附《宋赋韵读》一卷、《先秦韵读》二卷、《谐声表》一卷、《入声表》一卷、《唐韵四声正》一卷、附《等韵丛说》一卷,清夏炘撰《诗经廿二部古音表集说》二卷,清严可均撰《说文声类》二卷。有民国年渭南严氏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说文校议议

    三十卷。清严章福(生卒年不详)撰。章福号秋樵,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严可均从弟,嗜《说文》学,著作尚有《说文续议》、《五音类聚》、《经典通用考》等。章福自序云:《说文校议》“其所举正,能拨云见日,许

  • 郑志考证

    不分卷。清代经学家成蓉镜(见《禹贡班义述》)撰。《郑志》一书,清代有《四库》本,孔方广林辑本,袁钧辑本。成氏撰此书不知据何辑本,仅三十余条,知非完书。所考旁及群书,申以己意,有不少令人信服。如“我先师

  • 淡静斋文钞

    六卷。《诗钞》六卷。《祭仪考》四卷。《说课》二卷。《邶风说》二卷。《离骚笺》二卷。清龚景瀚(1747-1802)撰。龚景瀚,字海峰,福建闽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历官合州知州,兰州知府。其

  • 禹贡诸家说断

    见《禹贡说断》。

  • 后游桃花源记

    一卷。清陈廷庆撰。陈廷庆,详见《吴兔林日记》。乾隆五十八年(1793)夏,陈廷庆辰州知府任期三年满,归棹星沙,小泊朗江鼎城下,循驿路行,再访桃花源,与贺竹林同游。山僧出迎,导由遇仙桥入,竹香泉韵,琐碎

  • 明书汇石

    四卷。清姚学经辑。姚学经,生平见《晚香堂苏帖》。姚学经平生刻帖众多,为后世学者留下许多宝贵书学资料,但姚氏劣于精鉴,故刻帖中伪赝书迹甚多。此《明人汇石》则稍佳,伪帖较少,却于各书家之前,冠以大隶字之名

  • 叶天士眼科方

    见《叶氏眼科方》。

  • 词学全书

    十四卷。清查继超编。查继超字随庵,海宁(今属浙江)人,生卒年未详。本书编辑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毛先舒《填词名解》四卷,王又华《古今词论》一卷,赖以邠《填词图谱》六卷,续集一卷,仲恒《词韵》二卷

  • 周礼述注

    二十四卷。清李光坡(1651-1719)撰。李光坡字耜卿,号茂夫,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之弟。杭世骏《榕城诗话》称其家居不仕,潜心经学。学说皆宗宋儒,专治“三礼”。著有《三礼述注》、《白轩文编》等。

  • 牧鉴

    十卷。明杨昱(生卒年不详)撰。杨昱,字子晦,别号东溪,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录经史百家之言有关政治者,汇辑成帙,共十卷,分为治本、治体、应事、接人四类。每类下又各有子目,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