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雨村词话

雨村词话

四卷。清李调元(1734-?)撰。李调元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改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历官考功司员外郎、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因弹劾永平知府罢官,充军伊犁。家居二十余年,以著述自娱。李调元治学范围广泛。其著述涉及经学、史学、语言文字、金石、音韵、书画等许多领域。蜀地撰述之富,费密以后,首推调元。他还十分留意乡土文献,广为收罗汉代以后蜀人著作,辑成《函海》一书,颇为世人所重。李调元早年即有诗名,曾作《春蚕作茧诗》,受到钱陈群赏识。时人认为其诗足以同袁枚、赵翼相颉颃。其堂弟鼎元、骥元亦有诗名,时称“绵州三李”。调元诗不假修饰,无所蹈袭,而才情横溢,俊爽清丽。李调元在戏曲理论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所著《雨村曲话》二卷、《雨村剧说》二卷是清代影响很大的戏曲评论著作。《曲话》主要是讨论戏曲的词采问题,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例如他反对曲文过分华靡,同时反对生硬与鄙俗,而崇尚本色;又如他既主张吸收古代好的语汇,又主张采用当代生活中有表现力的口语,经过融冶提炼,以形成自然而美妙的戏剧语言。《剧说》主要考证作品题材,并对各声腔的源流作了较多的介绍。其著作还有《童山诗集》四十二卷、文集二十卷、《蠢翁词》二卷、《雨村诗话》十六卷、补遗四卷、《粤东笔记》十六卷、《骨董志》十二卷、《易古文》二卷、《郑氏尚书古文证讹》十一卷、《家藏书簿》十卷、《诸家藏画簿》十卷等。辑有《全五代诗》一百卷、《蜀雅》二十卷、民歌集《粤风》四卷等。本书前三卷概论唐、宋之词。末卷论金、元、明、清之词。其书考订者多,评论者少,虽未能精核,亦可参证。且前人词话,或演为小说,或标榜成风,转不若考订为有益,其论词之处,亦间有可取。有《函海》本。

猜你喜欢

  • 简字五种

    五卷。劳乃宣(1843-1921)撰。劳乃宣字季瑄,号玉初,自号矩斋,晚年又号韧叟,浙江桐乡人。1865年中举人,1871年中进士。1873年在河北通志局从事编纂。1878年后历任河北临渝、南皮、吴桥

  • 素行室经说

    二卷。清末杨誉龙撰。誉龙字云成。浙江钱塘(今浙江省余杭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生。誉龙曾肄业诂经精舍,此书盖为其应课之作。大体按平时纂述的先后编目,而不依经书次序。如“公追戎于

  • 古佚小说丛刊初集

    三种八卷。陈乃乾(1896-1979)编。陈乃乾,浙江海宁人,历任上海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北京出版社编辑、上海市文献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局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编纂等职,在版本学、目录学、索引学方面有突出成

  • 墨客挥犀

    十卷。旧题宋彭乘撰,实则后人伪托。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此书是两宋间人采辑诸书而成,故宋时传本,不题撰人姓名,知非彭乘所撰,则无自疑为赝作矣。所采诸书,以魏泰《东轩笔录》、沈括《梦溪笔谈》、惠

  • 续东轩遗集

    三卷。清高均儒(1812-1869)撰。均儒,字伯平,自号郑斋,私谥孝靖先生。原籍闽县(今属福建闽侯县),后移居秀水(今浙江嘉兴),遂为秀水廪生。高均儒精于声音训诂之学,笃守程朱理学。其晚年主讲东城讲

  • 铜山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崔志元修,左泉金等纂。崔志元,清山右凤台(今山西晋城)人,道光八年知铜山县事。崔志元莅任铜山,延左泉金等纂修县志,历九月而成书。卷首有知府潘榞序、崔志元序、凡例、捐刻姓氏,以及诸图

  • 家诫要言

    一卷。明吴麟征(生卒年不详)撰。吴麟征字来皇,号磊斋,海盐(今属浙江)人。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殉难。此编皆为吴麟征居官时,寄训子弟之书。由其子吴蕃昌摘录其语,辑为一帙,故名

  • 泰安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钤修,萧儒林等纂。黄钤字朗垣,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举人出身,乾隆四十六年(1781)任泰安县知县。萧儒林,贡生出身,候选训导。泰安州自改府,泰安县附郭后,县志始修,创于

  • 江上云林阁藏书目

    四卷。清倪模辑。倪模(1750-1825),字预抡、遇春、遇村,号遇存,又号韭瓶,江西望江人,目录学家。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凤阳府教授。好藏书,搜集典籍,每遇旧本异书,必以重价购买,家藏七万余

  • 六诏纪闻

    二卷。明俞夔撰、彭汝嘉传刻。俞夔,字舜臣,建德(今属浙江)人。正德进士,累官四川安绵兵备佥事。会诸藩入冠,夔出奇擒其首,复古维州,筑平番、赤土二堡。因功升本司副使,备兵建昌。平土官刺马仁等之乱,寻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