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隶篇

隶篇

十五卷,续十五卷,再续十五卷。清翟云升(生卒年不详)撰。云升字文泉,又字舜堂,掖县(今属山东)人。桂馥弟子,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国子监助教。是书采取汉魏以来金石砖瓦等器物上的隶字,各依其偏旁,按照《类篇》的体例分部编次,详注其字义、正借别体、驳文,并参以各家所释,至为精审。南宋以后集隶字为书者皆以韵目分部,对于字的偏旁同异未能详析。翟氏以为六书肇于偏旁,由篆变隶,去繁趋约,非偏旁无以观其变,非分别部居无以观其变之变。翟氏此书与项怀述的《隶法纂要》,虽然同是改以韵分部为以部领字,但是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因为翟氏旨在探求隶变规律,而项氏则以之作为剿袭《隶辨》的手段。翟氏还别撰《金石目》于卷首,载其建造之年月日及出土之地、收藏之人、重摹之本;又撰《偏旁》及《变隶通例》于卷末。《偏旁》以《说文》小篆部首为纲,以隶字偏旁分注于下;《变隶通例》则以隶字偏旁为纲,以小篆之字分注于下。前为篆同而隶异者,后为隶同而篆异者,篆隶对照十分明晰。《隶篇》十五卷书成以后,金石文字不断有所发现,翟氏则续之再续,各为十五卷。所据者皆为拓本及可信之摹本,凡仅见著录诸书之字,无拓本流传,以及重刊移写渐失本真,概不编入。其字则以摹代临,皆手自双钩,豪芒必谨,若有点画疑似之处,宁缺勿滥。较之刘球屡以临写入书,顾蔼吉但凭刻本临摹,则极其精审。分部虽一遵《类篇》,亦不无改进。《类篇》一字往往叠见数部,翟氏则揆以《说文》,各主所属;《类篇》不收同音假借之字,翟氏则按偏旁系于本部,而著其所通;若为《类篇》所无而确有其字者,则备录以当本字;字之有损益讹误而隶体不同,则备录以证其所当然;至于《类篇》所误之字,如以“皓”字从“白”,“涼”字从“”,悉据隶体加以改正。然考核偶疏,千虑之一失,亦所难免。是书翟氏自刊于道光十七年至十九年(1837-1839),称五经岁遍斋刻本。

猜你喜欢

  • 于野左氏录

    二卷。清盛大谟撰。大谟字于野,武宁(今属江西省)人。岁贡生。以经学荐,工古文。著作有《国风录》、《论语闻》、《象居录》、《字云巢诗钞》、《字云巢文集》等。《于野左氏录》是作者研读《左传》的著作。书中对

  • 荣木堂文集

    十二卷。明陶汝鼐(1601-1683)撰。汝鼐,字仲调,号密庵,明亡,改名鞠延,字忍草,湖南宁乡人。崇祯年间举人,唐王时官检讨,后授御史。工书法,明亡,汝鼐于沩山剃发。曾著有《广西涯乐府》、《嚏古集》

  • 寻乐堂集

    十一卷。明王烈(约1497前后在世)撰。王烈,字正邦,别号寻乐,乐安(今江苏)人。生卒年均不详,成化弘治间诸生,其他事迹不详。明代诗文作家。著有《寻乐堂集》。该集共十一卷。文五卷、诗六卷。末附其族孙澄

  • 夏小正集解

    四卷。清顾问撰。顾问,字桐阴,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就黄叔琳注本而重加考订,经文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相折衷,传则参考金履祥《通鉴前编》。总目后有乾隆四十九(1784)自识,并

  • 释祭名

    一篇。清成蓉镜撰。详见“释饭鬻”。

  • 八刘唐人诗集

    八卷。清刘云份(生卒年不详)编纂。刘云份淮阴(今江苏淮阴县)人。此集为唐诗合集。共八卷。集前,有康熙四十二年(1703)李翰照序。据称刘云份曾有《十三唐人诗》,又辑为此本。此集专选唐代诗人中刘姓八家之

  • 驳吕留良四书讲义

    不分卷。是书首录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十六日上谕一道。次录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朱轼、礼部右侍郎吴襄等崇正黜邪一疏。编修顾成天奏请将留良之《讲义》、《语录》派员查阅,将书中抄袭先儒及议论悖谬、引据舛

  • 驴背集

    四卷。清胡思敬(见《退庐诗集》)撰。。此编均七言绝句。每首附注时事,颇多轶闻,足备史乘之采择。如卷四纪孝钦后为群小所挟,欲久居西安,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合疏力谏云:“一丸安可塞函关,杜宇声声唤帝还。

  • 满洲醒世要言

    一卷。清代完颜和素撰。完颜和素著有《满汉合璧菜根谈》等书。此书仅为满语本,书成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为作者节取前明吕得胜父子《正续小儿语》并译成满文而成。吕得胜别号近溪渔隐,河南人,著有《小儿语

  • 文字蒙求

    四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原名《字学蒙求》,是为儿童初学文字而编写的。《周易》有“童蒙求我”之语,截取“蒙求”二字为名,表示其书旨在适合儿童的要求。王氏在序中引其友陈雪堂之语云:“人之不识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