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①十卷一百一十四节。不题撰人。书中第九节至九十八节,同熊大木《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开头数节及九十九节以后,同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实为书商割裂抄录二书而成。因主要部分同《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故一般视该书之名为熊氏《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的别题。内容见《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该书有明武林精刊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有武林书坊刊本。②清褚人获撰。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擅长写诗作文,尤其熟谙明代稗官野史,一生布衣不仕,交游皆吴中名士。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坚瓠集》七十六卷,及《读史随笔》、《退佳琐录》、《圣贤群辅录》、《续蟹谱》、《鼎甲考》等。《隋唐演义》是在《隋唐志传》、《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等有关故事的基础上,参阅史传,吸取民间故事传说编写而成。全书一百回,叙述了从隋文帝即位伐陈起,到唐明皇从四川返回长安止,共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故事。全书的基本情节线索可概括为两条: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及唐明皇、杨贵妃的“两世姻缘”为主线的帝妃宫廷生活;一是描写隋末群雄起兵,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通过这些描写,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靡烂的生活,歌颂了“草泽英雄”的勇敢和侠义精神。《隋唐演义》成功地描绘了秦琼、单雄信、程咬金、徐懋功等人的英雄事迹,善于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如秦琼当锏卖马、单雄信受刑等描写,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小说的另一特色,是它受讲史和话本小说的影响,在情节设计上,不求史料的真实,而是以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为依归,将“红拂女私奔李靖”、“花木兰替父从军”、“李太白醉草答番书”等传说点缀于全书之中,大大地增添了小说的故事性,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但它把历史上著名的昏君隋炀帝美化为多情的仁德君主,把唐王朝的中衰完全归罪于女人,把历史事件予以轮回报应的阐释,每一回前忠孝节义的枯燥说教等,都是封建糟粕,大大损害了作品的思想价值。《隋唐演义》版本有清回雪草堂刊本、康熙间文盛堂重刻回雪草堂本,乾隆五十八年崇德书院藏板本、嘉庆十年重刊自厚堂藏板本等。现代有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56年版本的基础上校正重印。

猜你喜欢

  • 玄言新记道德

    见王弼《老子注》。

  • 伤寒论注 伤寒论附余 伤寒序例新注 读伤寒论心法 迥澜说 时节气候决病法

    《伤寒论注》六卷,《伤寒论附余》二卷,《伤寒序例新注》一卷,《读伤寒论心法》一卷,《迥澜说》一卷,《时节气候决病法》一卷。清王丙(生卒年不详)撰。王丙字绳孙,号朴庄,吴县(今属江苏)人。贡生,幼年聪敏

  • 同音字辨

    四卷。清刘维坊撰。维坊字言可,号乐山山人,勃海人。是书撰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北平徐沅澂参订。又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订。书前有贾植序,略云:刘子乐山嗜学博古,质朴无华,工篆刻,以铁笔为

  • 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

    二卷。清沈淑(1698-1730)撰。淑字季和,号立夫,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雍正癸卯(172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著有《经玩》二十卷,《周礼翼疏》六十卷。他鉴于春秋地名复杂,于是分国抄录杜预注

  • 祝子遗书

    四卷。《附录》一卷。明祝渊(1614-1645)撰。祝渊,字开美,浙江海宁(今嘉兴)人。崇祯六年(1633)举人。初,崇祯十五年(1642),刘宗周以劾周延儒下狱。祝渊与刘宗周素不相识,上书救之。逮治

  • 刘豫事迹

    一卷。清曹溶(详见《崇祯五十宰相传》撰。刘豫宋朝人,高宗时知济南府,杀抗金将领关胜降金,被金册封为“齐帝”,后被废黜而死。本书即记载这段历史,是在宋杨克弼《伪豫传》基础上,又杂采他书材料而撰成。内容较

  • 石渠余记

    六卷。清王庆云(?——1862)撰。王庆云,字雁汀,闽县(今福建福州)人。道光进士。咸丰间任陕西巡抚、四川总督,后官至兵部尚书。是书卷一自纪节俭至纪荐举,卷二自纪荫子至纪军政,卷三自纪裁十三衙门至直省

  • 国文典

    一卷。近代戴克敦(生卒年不详)撰。克敦字懋哉,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此书大抵抄袭章士钊的《中等国文典》而成,为掩饰之时时杂以他说,不伦不类,更有荒谬至极者,如谓名词分阳、阴、可阴

  • 周易总义

    二十卷。宋易祓撰。易祓字彦章,别号山斋,生卒年不详。潭州宁乡(今属湖南)人。据《南宋馆阁续录》载,淳熙十一年(1184年)上舍释褐出身。庆元六年(1200年)八月,除著作郎。九月,知江州。又周密《齐东

  • 江都县续志

    三十卷,首一卷。钱祥保、桂邦杰等纂。钱祥保,字瑞生,号仞庵,江苏甘泉县人,屡应布政司试未售,乃入资得官知县,辛亥罢官归里。桂邦杰,字蔚蒸,江苏甘泉县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进士,知县,曾留京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