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陶靖节年谱

陶靖节年谱

①一卷。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洛阳人。淳熙进士,历罗田令、国子学。录有《古周易》、《洪范辨图》、《汉书刊误补遗》等书。此谱考证多有精当之处。如陶诗《示庞主簿邓冶中》中“始室丧其偏”句,据《礼》“三十曰壮,有室”,《左传》中有“齐崔子生成及强而寡,娶东郭氏”,杜注“偏丧为寡”,此可证王质《陶元亮年谱》中二十失妾之误。又陶渊明辞彭泽令,传称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去来辞序》则称遭妹丧,仁杰以为渊明意别有在。当时刘裕不臣之迹渐显,渊明盖见机而作耳。此谱有蜀人张縯辨证,今已不传,只采入数条元人李公焕的注,今有陈氏灵峰草堂刊本。《合刻忠武靖节二编》本。② 一卷。清丁晏(详见《周易解故》)撰。晏所见只有王质的《陶元亮年谱》一种,书中称之为旧谱。此书列举王谱中种种错误,皆为纠正。但由于丁晏末见吴仁杰、陶澍等诸家谱,故书中疏漏失考之处仍然很多。序言依据本集,参稽史文,而镇军建威之类,并未详考。此谱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山阳丁氏木活字印《颐志斋四谱》本,同治元年(1862年)印《颐志斋丛书》中《颐志斋四谱》本。③ 一卷。清杨希闵(详见《四书改错平》)撰。希闵未见王、吴二谱及陶澍的《靖节先生年谱考异》,但他参互校稽,亦有与上述谱中暗合之处。如解“已同路人”句,引《礼》“五世亲尽,别为涂人”。陶渊明与大司马相隔已及五世,又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大夫降,长沙公位如诸侯,故序云:“昭穆既远,已同路人”。又诗云“礼服遂悠”,则此条考证最为妥惬。但此谱亦有疏漏之处,最谬者谓陶氏五子皆为翟夫人所生,而事实上他们是同父不同母的。此谱成于咸丰七年(1857年),但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才刊行于世。有《豫章先贤九家年谱》本,《十五家年谱丛书》本。

猜你喜欢

  • 说文字原考略

    六卷。清吴照辑。参见《说文偏旁考》。是编辑于《说文偏旁考》后。卷首有段玉裁序、王鸣盛序及吴氏自序。卷一录《说文》、《玉篇》、释梦英之偏旁,附以张有《复古编》之“笔迹小异字”。卷二录《汗简》、《六书字原

  • 简阳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林志茂修,汪金相、胡忠阀纂。林志茂,曾任简阳县知县。汪金相,邑人,胡忠阀,汪金相门人。《简阳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卷一,天文篇、舆地

  • 付法藏因缘传

    六卷。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沙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简称《付法藏传》。《法经录》作四卷,一作七卷。《静泰录》作六卷,一作四卷。《大唐内典录》则两出付法藏均作六卷。是隋代以前古籍之一。卷一记世尊临涅槃

  • 四书索解

    四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毛氏生前曾对四书中无注解或有注而经注互相矛盾的经文疑义作有笔记,计有一百余条,名《四书疑义》,有问有答。毛氏没后其子删去答而仅存疑,汇为一编,名为《四书疑案》。

  • 读易初稿

    八卷。清丁叙忠撰。丁叙忠字秩臣,湖南长沙人。此书历引宋以来邵周程朱诸儒易说,证以本经,验以人事,所言多为阐发人生道德之旨。他认为周易实际上为卜筮之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不超出民生日用的范畴。人们

  • 陈书

    三十六卷。姚思廉、姚察(均见前篇)撰。唐太宗贞观三年,姚思廉受诏撰梁、陈二史,魏徵总领其事。他是根据其父旧书稿,又采择史著撰成。陈朝是南朝的一个小朝廷,统治仅三十三年历史,全书只三十六卷,是《二十四史

  • 蚕桑说

    一卷。清黄某(生卒年不详)撰。黄某,不知其姓名,清末任安徽太平县知县,约生活于清末至民国初期。黄某为推广养蚕业,与本县的一个叫赵敬如的人共同编写了《蚕桑说》一书。《蚕桑说》讲述种桑养蚕的生产技术及经营

  • 大学古本述注

    一卷。清姜国伊撰。是书首有自序,认为朱子倡明绝学,《大学》用程氏改本,致使后儒所疑。旁门邪说,转得窃古本《大学》,以诋毁吾道。欲使文公之注不违孔、曾的旧说,乃于《大学》后六篇,仍用朱注,并附己说以明之

  • 余杭县新志

    八卷。清龚嵘纂修。龚嵘,字岱生,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县)人,康熙十九年(1680)以贡生授余杭知县。在任时浚南渠河,增筑铺坝,修南湖六桥,续修邑志。二十二年(1683),春夏大旱,传染病流行,捐俸设三

  • 后村诗话前集

    二卷。《后集》二卷。《续集》四卷。《新集》六卷。宋刘克庄(1187-1269)(详见《后村集》)撰。是书为刘克庄晚年所著。其中,只有前集单本刊行,其余均编入其文集之中。据后卷自跋称,前后二集,为六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