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宁县志

长宁县志

十卷,清李绍膺、吴觐光修,金试重修,谢仲坑纂,楚元士续增修,邓风续纂。金试,江南休宁(安徽休宁县)人,贡生,雍正九年(1731)知县。谢仲坑,广东阳春人,解元,雍正六年(1728)任教谕。民国三年(1914)因以江西、四川二省县名重复,改称新丰县。雍正间,修天下志,广东重修通志,檄征志稿于郡县,知县李绍膺与谢仲坑修辑,谢仲坑以纪述为底本,始成初编。吴觐光继任,以原稿相商,甫事点窜,即卸任。金试为知县,敦促修改。谢仲坑以两载之考据为考据。以十一州县闻睹为闻睹,体裁间参诸家,节目悉遵通志例。乾隆二十一年(1756)楚无士披阅县志,仅抄墨肆本而从未发刻,遂付剞劂,删繁冗,补缺略,不逾月书成。《长宁县志》雍正九年(1731)刻本。全书共十卷,分:卷一疆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学校志,卷五职官志,卷六选举志,卷七人物志,卷八风土志,卷九事物志,卷十艺文志。此志参考嘉靖杨鸣载《惠州府志》及新修通志、府志、《韶州志》等,参考卷案,纂辑而成。其名宦列传,本县官师及院宪之功在长宁者,已入省郡志中不再传。赋役盐铁悉遵《赋役全书》。今考长宁县,诸志皆不存,独赖此志。

十二卷,清曹秉让修,杨庚纂。曹秉让,曾任长宁县知县。杨庚,江安人,博学多才。长宁县志,旧有明嘉靖间县令吴师朱所纂钞本,经兵燹散佚无存。清康熙间,叙郡志中有长宁县志一卷,乃因旧志略加增损,又一百二十年而未修。曹秉让莅任,见百余年文献,多不可稽,因请邑人杨庚为主纂,设局修志,取旧志为蓝本,增以近百年新事,遂成新志。《长宁县志》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共十二卷,分为:卷一,序、例、图考、星野、沿革、疆域、形胜。卷二,山川、风俗、物产、关隘、津梁、城池。卷三,公署、学校、祠祀。卷四,坊表、兵防、赋役。卷五,职官。卷六,选举。卷七,人物。卷八至卷十,艺文。卷十一,景致、寺观、仙释、丘墓。卷十二,古迹、祥异、外纪。此志体裁无差谬,文笔亦甚雅致,众人手笔,斐然可观。尚有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 东坡事类

    二十二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时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梁氏为清文学家,通史学,善诗文,且注意研究西方各国政治情况,著有《夷氛闻记》、《藤花亭诗文集》等

  • 鸳湖求旧录

    四卷。清朱福清(生卒年未详)编辑。福清字仙槎,浙江嘉兴人。鸳湖即鸳鸯湖省称,在嘉兴南部。福清祖茂曙曾著《两京求旧录》,已佚。该书记道光、咸丰之后人事,以嘉兴、秀水二具为限,本籍他徙者,他籍侨寓者,亦收

  • 宵练匣

    十卷。明朱得之(生卒年不详)撰。朱得之字本思,号近斋,自号参元子,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一说为靖江(属江苏省)人。以贡生为江西新城县丞,颇得邑人称道。从学于王守仁,其学颇近于老氏。著有《参玄三语》

  • 越隽厅全志

    十二卷,清孙锵纂修。孙锵,明州人,曾任越隽厅丞。越隽,明以前志无考。清光绪初,厅丞何晒曦以纂辑之任属厅人马忠良,寻旧志,只写本十余页。勤搜博采,粗成四卷。后忠良游定水,始获读四川通志。于是有关越事者,

  • 乡言解颐·吴下谚联

    《乡言解颐》五卷,清李光庭撰。卷一天部,卷二地部,卷三人部,卷四卷五为物部上下。全书以乡语农谚证天文、地理、人情、物态等,于百工技艺、商贾市肆、民俗风物、轶闻琐事等皆有记述。《吴下谚联》四卷,清王有光

  • 太谷县续志

    二卷。清郝应第纂修,郝应第字维三,河北新乐县人。出身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来任太谷县知县,按太谷县志创修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县令乔允升。至顺治九年(1652)知县戴可进莅任后,叹乔允升本

  • 师竹斋集

    十四卷。清李鼐元(约1791前后在世)撰。李鼐元字味堂,号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生卒年未详。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宗人府主事。与兄调元、弟骥元,有绵州三李之称。此集编年而不分体。始于乾

  • 尚书大传疏证

    七卷。清皮锡瑞撰。本书卷首有夏敬序以及皮氏自序。皮氏所治为今文经学,所以本书多申伏以抑郑。虽然皮锡瑞采用的是陈寿祺的本子,但并不是全遵陈寿祺之说。本书征引广博,对于伏生之说多有发挥,亦能纠正一些郑玄旧

  • 青要集

    十二卷。清吕谦恒(1653-1728)撰。谦恒,字天益,又字涧樵。新安(今河南新安)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光禄寺卿。谦恒曾读书于青要山数十年,因以山名集。其诗作极力摹仿宋诗,疏爽有余,

  • 仪礼大要

    二卷。清任兆麟撰。生卒年不详。兆麟字文田,江苏震泽县(今江苏吴县)人。曾经为《夏小正》做过注,还著有《字林考逸补正》、《述记》和《竹居集》等。兆麟,少时学习举业,耻有司防检太苛,于是放弃举业,潜心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