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四百二十卷。清奕诉(1832-1898)等奉敕撰。奕訢,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1851)封为恭亲王,三年(1853)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曾任都统、内大臣、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死后,在外国侵略者支持下,他与慈禧太后密谋,发动祺祥政变,受命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主张对外国侵略者实行妥协政策,“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等人开展洋务活动。除《剿平粤匪方略》外,还领衔奉敕撰《剿平捻匪方略》。《剿平粤匪方略》是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为宣扬“庙谟”、显示“武功”编纂的。该书从清政府逐日积存的谕折档案中,选择关于镇压太平天国的内容,按上谕发布日期和折片奏到日期逐日编排,起道光三十年五月十九日(1850年6月28日),迄同治五年二月十四日(1866年3月30日),包括太平天国从起义到失败的全过程。书后附《设立长江水师章程》六卷,收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1862年1月2日)至同治八年六月初十日(1869年7月18日)的有关谕折及章程条文。该书实际上是清政府和太平天国作战重要文件汇编,文件按时间顺序编排,从中可以看到战事的发展变化。书中收录的一些清方将帅奏稿,多为它书所无。不过,该书选入谕折有的有所删节,史料价值不及原档。此外,该书收录的只是反映战事的文件,对筹措军饷等有关文件未予收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书的史料价值。该书有同治十一年(1872)排印本。

猜你喜欢

  • 资江耆旧集

    六十卷。清邓显鹤(1777-1847)辑。邓显鹤,字子立,号湘皋,湖南新化人。嘉庆举人,官宁乡训导。博览群书,有楚南文献者之称。纂《沅江耆旧集》,搜刻《蔡忠烈侯遗集》、《船山遗书》,著有《南村草堂诗文

  • 薛氏医案二十四种

    见《薛氏医案》。

  • 林次崖集

    十八卷。明林希元(约1522年前后在世)撰。希元,字茂贞,号次崖,同安(今属福建省厦门)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易经存疑》。希元之学,宗其乡人蔡清。是集为其子有梧所编。凡奏疏四卷。书二卷,附揭帖。序三卷

  • 深宁年谱

    一卷。清张大昌(生卒年不详)撰。该书记南宋大儒王应麟事实。就钱大昕与陈仅各撰《王深宁年谱》分别取舍,又复广为搜集考证而成,增益颇多。谱后记所著书目,并著其存佚。复录陈著、袁楠、郑觉民、全祖望等诗文记述

  • 南宫县志

    ①五卷。明叶恒嵩修,刘濂纂。叶恒嵩,字乾中,别号中岳,浙江太平人,曾任南宫知县。刘濂,直隶南宫(今河北南宫市)人,正德进士,官云南监察御使。南宫县旧无志。嘉靖三十五年(1556)叶恒嵩任南宫知县后,聘

  • 说易

    十二卷。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还一,河北内邱人。崇祯中由拔贡生官至太原府通判。此书解经,大致宗程颐、朱熹。前列图说,次卦象、次《彖传》、次爻象、次《文言》、次《系辞》、次《说卦》、次《序卦》、次《杂卦》,

  • 说文偏旁考

    二卷。清吴照(1755-1811)撰。吴照字照南,号青芝山人,南城(今属江西)人。乾隆间拔贡,官教谕。著作尚有《说文字原考略》、《老子说略》等。吴氏认为,求古人制字之意,必求之《说文》;而偏旁之意不明

  • 墨海金壶

    一百一十五种,七百二十七卷。清张海鹏(详见《学津讨原》)编辑。张海鹏既收明毛晋汲古阁丛残书籍汇为《学津讨原》,又广搜四部博采九流,得古书之可以附庸六籍者汇辑成此编。书之凡例自称悉本四库所录,多采文澜阁

  • 玉霄仙明珠集

    二卷。明吴子孝(1485-1563)撰。吴子孝字纯叔,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吏部尚书吴一鹏子。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江南通志》称其“议论英发,为文章宏肆浩博。”吴子孝词尚能自

  • 御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

    三十三卷。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阿桂(1717-1797)等奉敕撰。这是满文、蒙古文、汉文三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辞典。乾隆三十六年(1771)清高宗弘历命傅恒等为圣祖玄烨敕撰的《清文鉴》补注汉字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