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瓶梅

金瓶梅

明兰陵笑笑生撰。作者的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兰陵今属山东峄县(枣庄市境内),作品中又多用山东方言,因此作者可能是山东人。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说:“闻此为嘉靖大名士手笔”。有人推测为王世贞,实不可信。后又有李卓吾、薛方山、赵南星、徐渭等说法,多为猜测之言;近年又有李开先、贾三近、屠隆、李渔诸说,研究者各提出一些证据,但都不够充分。《金瓶梅》究竟出自谁手,尚待进一步研究。《金瓶梅》一百回,内容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衍化出来,写市井恶棍西门庆,游手好闲,终日和一些帮闲篾片一起淫乐。自己有一妻二妾,见了潘金莲后图谋通奸,毒杀了她的丈夫武大,武松报仇,错杀了李外传,被刺配去孟州,他便乘机娶了潘金莲。以后他又骗奸了有夫之妇李瓶儿,并收了潘金莲的婢女春梅。《金瓶梅》即这三个女人名字的合称。他又贿赂蔡京,做了个理刑副千户。从此更勾结官府,贪赃枉法,霸占妇女,荒淫无度。李瓶儿和西门庆因为淫欲过度,相继死去。尔后,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因潘金莲、春梅和女婿陈经济通奸,把她们卖了,结果潘金莲被武松杀死,春梅做了周守备的妾,以淫乱被杀。这时天下大乱,金兵南侵,吴月娘带儿子孝哥逃往济南,经普净和尚点破,知孝哥乃西门庆托生,便令其出家。这是一部暴露文学作品。小说的中心人物是西门庆,他是个豪商和恶霸的典型,他交通权贵、横行乡里、蹂躏妇女,为了满足他不断膨胀的私欲,不惜牺牲一切人的利益,欺诈、凶残、狠毒、贪婪,作者通过他荒淫无耻的生活及罪恶的发家史,暴露了明代社会政治的黑暗,经济的腐朽,道德的沦丧,伦理的堕落等现实。此外,作者通过西门庆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在社会上的活动脉络,描写了上自宫廷间皇帝身边为非作歹的宦官和朝廷上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在市井间招摇撞骗、蛮横狡诈的帮闲篾片和地痞流氓等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状态,透过他们的卑劣行为和罪恶活动,清楚地勾划出了一幅阴森残酷的鬼蜮世界的轮廓。整个作品具有相当强烈的现实气息和深刻的认识价值。《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以前的一些长篇小说,大都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传说,后由作家加工、提炼而成。而《金瓶梅》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从此,文人创作就逐渐替代了宋元以来根据民间说讲故事而整理加工的话本,成了小说创作的主流。在题材上《金瓶梅》也有重大突破,它不象以往长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而是以现实社会家庭日常生活及世俗情态为主要描写对象,鲁迅认为是开了“人情小说”的先河。正因于此,《金瓶梅》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作者描写了许多处于社会底层的荡妇娼妓、俳优帮闲、婢仆地痞、三姑六婆等诸色人物,他们堂而皇之地走进作品中来,而且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是古代白话小说的一大进步。主要人物写得更是性格鲜明,神采飞扬。如同是西门庆的妻妾,潘金莲的嫉妒泼辣,李瓶儿的柔弱多情,吴月娘的城府捭阖,春梅的恣肆骄纵,写来各不相同。其它如纨绔子弟陈经济和市井无赖应伯爵都很真实,给读者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此外,小说细节描写维妙维肖,语言泼辣而酣畅,生动传神,鲁迅曾给予了高度评价:“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金瓶梅》对后世小说影响深远,特别是对清代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的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这部书还有它的严重缺点,即作者对于所写的社会现象缺乏鲜明的爱憎感情,对于被剥削被压迫的人很少表示同情,对以西门庆为代表的统治阶级也很少表示憎恨。小说以欣赏的笔调描绘统治阶级腐朽靡烂的生活,尤其是大量的色情淫秽描写,表现了作者的低级趣味,影响了它的传播。《金瓶梅》的版本明代曾有抄本流传,今不存。现存最早刻本题《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回,无插图,卷首有欣欣子序、廿公跋、万历丁巳(1617年)东吴弄珠客序,通称“词话本”或“万历本”。词话本是现存各种《金瓶梅》的祖书,本书中有大量诗、词、曲、赋、赞、宝卷等韵文,方言特点鲜明,是研究小说发展史和汉语史的极有价值的材料。《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通称“崇祯本”,一百回,有插图,但无欣欣子序,不同于前者处在回目方面,前者文字参差不齐,后者对仗工整;在回目前的韵文方面,前者多是词,后者多是诗。清代康熙年间,彭城(今徐州)张竹坡就崇祯本加上评点重刊,称《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通称“第一奇书本”或“张竹坡评点本”。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影印线装本,全二十一册。此本是明万历年间刊本,旧藏北京图书馆,1933年曾以古佚小说印行会名义影印,现用此影印本重用。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今人戴鸿森校点本,此本以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线装本为底本,加以校勘、标点,以简体字横排印刷,全三册,为目前最流行之版本。

猜你喜欢

  • 刘练江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刘永澄(1576-1612)撰。刘永澄,字静之,宝应(今江苏省中部)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国子监学正、兵部职方司主事。著有《刘练江集》。是集为刘永澄诗文集。凡七卷

  • 乐志堂集

    三十二卷。清谭莹(1812-1884)撰。谭莹,字光仁,另字玉生,广东南海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官琼州府学教授。后因劝捐防堵各公务有功,奉旨授内阁中书衔。其人早岁文名动两广,擅骈文。是集有

  • 增城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管一清修,汤亿纂。管一清,字配宁,号穆轩,江南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十六年(1751)知县。邑旧有志,已不可考。明正统年间李玉修县志后,至康熙二十五年(168

  • 法界次第初门

    三卷。隋代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法界次第初门》是智亲笔所作,撰此书的目的,一是、为读经寻论者示其名数,二是、为习佛教者知法门浅深次第,三是、为学习三观者晓其法名相义理。用现代

  • 襄阳遗集

    一卷。明范明泰编。范明泰,字长康。嘉兴(今浙江)人,万历庚子(1600)举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乃裒辑北宋书画家米芾遗文之集。米芾之《宝晋英光集》本世有传本,范明泰大抵未见,故而繁采各书,裒为此集。但缺

  • 法华经安乐行仪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辞条。《法华经安乐行仪》是解释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大意之书。因法华经中有四要品,而慧思尤对安乐行品格外重视,对该品即乘乘之法钻研悟道,自有心得。所

  • 孟子论文

    七卷。清牛运震(详见《论语随笔》)撰。运震著有《诗志》,以寻常论诗之法论三百篇。是书又以寻常论文之法论《孟子》。孟子生于战国,欲引当时的君道,势必因机而导之。如“太王好色,公刘好货”等语,骤读之好象与

  • 纪闻类编

    四卷。明窦文照(生卒年不详)撰。窦文照,字子明,秀水(今浙江省秀水县)人。万历中官光禄寺典簿。此书共四卷,每卷分六类,大致属格言类书。书末有朱国祚跋,极称窦文照之孝行。内容无甚可采。

  • 安邱县新志

    二十八卷。清马世珍修,张柏桓增订。马世珍,邑人,嘉庆五年(1800)贡生,马文炜的后代。安邱县志自康熙元年续修后,历经百余年,马世珍见文就荒杳,若不及时修,后者更无从稽考。遂与知县谢莲湖筹谋纂续。立馆

  • 禹贡长笺

    十二卷。清朱鹤龄(详见《尚书埤传》)撰。《禹贡》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禹贡指南》条。鹤龄诠释《禹贡》,首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依次随文解释。该书引证翔实,创获颇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