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都官集

都官集

十四卷。宋陈舜俞(?-1074)撰。陈舜俞,字令举,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庆历六年(1047)进士,熙宁三年(1070)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王安石“青苗法”颁行,陈舜俞不执行,上疏自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卒。舜俞少学胡瑗,长师欧阳修,与司马光、苏轼为友。有经世之志,自比贾谊。苏轼称其“学术才能兼百人之器,慨然将以身任天下事”。被贬死后,士大夫识与不识者均深感痛心。其诗大半为谪后所作,气格疏散,皆自抒胸臆,其文则论时政篇章居多,大都剀直铺陈,通达事理。其三上英宗疏及谏青苗疏,指责利弊,尤为深切著明。因其曾祖为都官,其亦都官员外郎,故其集名为《都官集》。此集为作者平生诗文汇集,由其婿周开祖所编。初为三十卷,蒋之奇作序。庆元六年(1200)其曾孙陈杞复刻,始用名《都官集》。楼钥为作后序。原书失佚。《四库全书》本是从《永乐大典》辑出,重排为十四卷。卷一至三为策,卷四为书,卷五为奏状、制、论,卷六、卷七为说,卷八为纪,卷九至十为书、卷十一为启,卷十二至十四为各体诗。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余德甫集

    十四卷。明余曰德(1514-1583)撰。余曰德,初名应举,字德甫,江西南昌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副使。《明史·文苑传》附见王世贞传中。与魏裳、汪道昆、张佳允、张九一为所谓“

  • 常州府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清于琨修,陈玉璂纂。于琨,字景刘,清顺天府大兴(北京市大兴县)人,曾任秘书院中书舍人、湖州府同知、福建盐运司运司,康熙二十九年升常州知府。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武进人。康熙六年进士

  • 二徐书目合刻

    二种。王存善辑。所谓“二徐”,指昆山徐乾学、徐秉义。二人均为清代藏书家,徐乾学命名藏书之所为传是楼,其义盖取其教诲诸子“所传者惟是矣(指藏书)”语。徐秉义之藏书处名为培林堂。《二徐书目合刻》二种为《传

  • 读周易记

    六卷。清范泰衡撰。范泰衡字伯崇,四川隆昌人,曾官万县训导。此书以宋人易说为宗,尤其是程朱易说。同时又博采汉晋唐宋元明诸儒之论,对其错误之论加以辨正。书中于每卦之下不作章解句释,只说明大义。在明清两代尊

  • 高言集

    四卷。清田茂遇(约1661年前后在世)、董俞(约1661年前后在世)同撰。田茂遇,字楫公,号佛渊、乐饥处士,江苏青浦(今上海)人。少负文名,顺治十四年(1648)中举人,授直隶新城知县,未赴任。康熙十

  • 隶经剩义

    一卷。清末林兆丰撰。兆丰字玉如,浙江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盖为王先谦据其家藏稿本,刻入《经解续编》之中。篇幅不长,然多有可取者。如“周公称王说”考证甚详;“《禹贡》三条四列

  • 华阳漫稿

    十四卷。明章焕(生卒年均不详)撰。章焕,字懋宪,嘉靖进士。官至总督南京仓储副都御史,当时以赴任迟延,言者劾其怠慢君命,而降职并调到广东做官。抚治郧阳及襄阳。政事文章均为当时推重。著有《华阳漫稿》。是集

  • 师经堂集

    十八卷。清徐文驹(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徐文驹,字子文,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本集为文驹自编,计文十三卷,诗五卷。前有序,称其“浚伊洛之渊源,探韩欧之骨髓,沉浸浓郁,

  • 五经堂文集

    五卷。清范鄗鼎(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范鄗鼎字彪西。山西洪洞人。生平详见《理学备考》(辞目)。康熙六年(1667)进士,养母不仕,闭门读书。阐明绛州辛全之学,与应伪谦、李颙以理学著称。设立希贤书院

  • 式训堂丛书

    第一集十四种四十二卷,第三集十二种五十三卷。清章寿康编。章寿康字硕卿,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初年是张之洞的谋臣。喜欢研究古籍和金石学,年轻时,跟随父亲到四川,就开始以刻书为事。后来,章